賈寶玉心中暗自祈願,隻盼此宴速速散去,奈何世事偏不遂他所願。
程明超豪情頓起,徑自執起酒盞,更向賈寶玉輕聲吩咐,欲添酒助興。
賈寶玉聞言,心頭猛地一揪,眼中滿是不可置信。
程明超竟讓他倒酒?
學生給老師倒酒,倒也無妨,可是賈環也在啊,他怎能允許自己給那家夥倒酒?
一時間,嘴角抽搐,眼中閃過銳利的光芒,怒意與不甘在胸口處翻湧。
隻見他咬緊牙關,努力不讓自己的憤怒與失落泄露分毫,雙手在桌子底下已經緊緊握成了拳,青筋若隱若現,連指尖都在顫抖,極力克製著即將爆發的情緒。
賈環眉頭微蹙,以讀書人應有的自律為由,堅定地拒絕了此提議。
“吾輩正值求學之時,當以書卷為伴,酒色之事,恐有傷大雅,不宜沾染。”
此言一出,更令程明超讚賞,甚至要拉著賈環忘年之交。
賈寶玉心裡那個恨啊!
程明超是他的老師,若是與賈環結成忘年交,他該如何稱呼賈環?
賈寶玉怒火中燒,卻如困獸之鬥,無力扭轉乾坤。
隻能眼睜睜目睹事態背離自己心之所向,漸行漸遠。
內心翻江倒海,又不得不將滿腔憤懣深埋心底,麵上維持著一份勉強的平靜。
十三歲的秀才,還是案首,程明超的親近不無理由。
賈環前途不可限量,隻要不出意外,中舉乃至進士,皆是囊中之物。
如此良才,有此機會,程明超當然不會錯過。
說不定日後,賈環能夠成為他仕途上的一大助力呢!
賈環不是自來熟的人,對此或多或少有些不習慣。
至於他與程明超有說有笑,其樂融融。
一方麵是待客之道,另一方麵有故意惡心賈寶玉和王夫人的用意。
賈寶玉的憤怒,就是最後的結果。
當然,他也不能做得太過,不然賈寶玉真有可能發瘋。
何況這個時候,王夫人極有可能在外麵盯著。
於是,在適當之時,賈環以學業未儘為由,巧妙抽身離去。
此番既不失禮數,又避免了進一步的事情發生。
賈寶玉聽聞賈環離去之語,心中竟不由自主地湧起一股微妙的輕鬆感。
緊繃的弦,在這一刻終於得以鬆弛。
望著賈環離去的背影,目光中悄然閃過一抹不易察覺的感激之色。
這份複雜的情感,連他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議。
賈環離去,程明超心裡不免有些失落。
從剛剛的對話中,賈環無論是言行舉止,還是詩詞歌賦,都能與他聊到一起。
相比之下,賈寶玉雖然貴為兄長,但其表現卻像隔著一層難以逾越的鴻溝。
這麼好的一個人,怎麼就不是他的學生呢?
回到西廂房,趙姨娘已在房中等候多時。
見到賈環走進來,臉上瞬間洋溢起慈愛的笑容。
她笑嗬嗬地拉著賈環的手,眼神中滿是對兒子的關切與掛念。
“環兒,你可算回來了,娘有好多話想問你。”趙姨娘的聲音柔和而充滿溫情,問題如同細流般連綿不斷,每一個話題都圍繞著賈環在府學的生活與學習情況。
賈環深知母親的擔憂,何況他是個報喜不報憂之人。
隻講述起府學中的趣事與收獲,至於其他的煩心事一字未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