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楚翰林院承襲明製,被稱為小內閣,其主要職能有五點。
第一,編修國史、實錄大楚地理、水文等書籍。
第二,協助六部製定法令、禮樂等製度。
第三,給天子和儲君講解經史等傳統典籍。
第四,幫助皇帝草擬敕令、詔書。
第五,協助主持全國鄉試、會試、殿試等。
林雲進入翰林院後,被掌院學士衛瑄打發去待詔廳打雜。不過,他的職責不是幫天子起草詔書,而是謄寫內庭發出的聖旨。
衛瑄此人,林雲在進翰林院之前,也有所了解。這人和林如海是同科進士,殿試的排名是榜眼,居於林如海之上。
聽戴權說,此人在會試閱卷的時候,曾極力反對點他為會元。若不是蕭敬安,他別說拿會元,隻怕排名前十都進不了。
…
四月二日上午,天降小雨。空氣裡透著一股清新、涼爽的味道。
東城翰林院的待詔廳內,林雲坐在案幾後,一邊喝茶,一邊翻看麵前的書冊。
書冊是他從翰林院的藏書閣裡借的,裡麵的內容是介紹大楚四周的友好盟邦內部的風俗人情。
大廳內還擺放著五張桌案,幾名年長的官員正在謄寫著文書。他們都不是翰林出身,官職也隻有從七品,比林雲這個新人低多了。
就連待詔廳的掌事胡仲渺也隻有正七品,不過,那家夥這幾天正忙著四處跑官。
六部衙門正在經曆一場人事大變動,胡仲渺也是進士及第,翰林出身,自然不滿足於每天隻乾些謄謄寫寫的工作。
跑官是華夏官場的特色,不管是哪個朝代,都少不了。
林雲正看得入神,就見一名小吏走進來,衝他喊道:“林待詔,彭侍講請你過去。”
彭侍講名叫彭漾,就是在會試力薦他為會元的人,也算是林雲半個恩師。
彭漾雖說是翰林院侍講,可他的正職卻是吏部右侍郎。除非是為天子侍講,他很少來翰林院坐堂。
聽說彭漾找他,林雲趕緊放下手裡的書籍,跟隨那名小吏向門外走去。
小吏領著林雲出門往右拐,就是侍講廳。
林雲走進彭漾的公事房內,瞅見至德帝端坐在案幾後,正在同侍立在一旁的彭漾說話。旁邊還站著戴權和兩名小內侍。
他忙上前朝至德帝躬身施禮道:“小臣林雲拜見陛下。”
“免禮。”
“謝陛下。”
至德帝手裡拿著一本奏折衝林雲道:“寶定府巡撫盧孝章遞來奏章,說大不列顛國派來一支使團到了天津衛,盧巡撫向朝庭請示,要不要放使團進京?朕聽說你對西洋人深有研究,那你來告訴朕,這支使團為何而來?”
林雲聞言心裡一動,大不列顛國就是英國,據他所知,此前還沒有英國政府派使團來大楚訪問,現在這支使團還是第一次。
他忙道:“回稟陛下,有道是無利不起早,他們遠道而來,想必是為了勸說陛下答應兩國通商。”
至德帝:“那依你之見,朕是見還是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