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鄉試,可比現代的高考更加折磨人。即便像林雲這樣經曆過現代高考磨勵的學霸,被關在貢院內連考三天,出來後也如同大病一場。
在家休息了好幾天,林雲才慢慢恢複過來。
接下來,林雲一邊等待放榜的消息,一邊收拾行囊,準備動身返回京城。
朱四爺好像將珍珠這個孫女遺忘了似的,上次離開之後,一直都沒有派人來接珍珠回去。
珍珠在這邊過得很開心,也不提返回四海幫去,林雲問她要不要跟著去京城,那姑娘想都沒想就答應下來。
珍珠還好辦點,柳姑娘就讓林雲很是頭疼。這姑娘身份敏感,留在金陵肯定不行,帶她回京城,又不好向長輩交待。
在等待放榜的期間,林雲又應邀去了一趟李府,被迫接手了一件差事,捎帶李弘毅的叔母和兩個堂妹一起進京。兩個小姑娘叫李紋和李綺,隻有七八歲年紀。
林雲聽後暗自吐槽,李家父子對他到是信任,讓他帶著一個年輕的寡婦和兩個小姑娘上路,也不怕出什麼岔子。
好在薛姨媽一家也要進京,到是可以同李嬸娘母女作伴。
…
八月二十八日,參加鄉試的士子們不約而同地聚集在貢院附近,焦急地等待放榜的消息。
林雲同田晟、趙鴻銘、裘孟傑、周林幾人聚集在一家酒樓中等候。同在這家酒樓等待的,還有不少蘇州的士子,趙霖也在其中。
空氣中彌漫著焦灼的氣氛。所有人都明白,決定命運的時刻就要到了。
趙鴻銘、裘孟傑和周林三人比較輕鬆,他們三個都是萌監生,不用參加這次鄉試,明年可以直接進京考進士,當然,能不能考上,那就另說了。
其間,不時有士子上樓來等候,大家互相打著招呼。
林雲在國子監也是小有名氣,認識他的人不在少數,眾人都在向他打趣,說他這次是必中的。
趙霖聽得很是不爽,他在國子監可是學霸,自認經義文章要比林雲好很多,可林雲有一篇平南策傍身,士子們都對他刮目相看。
一位二十出頭年紀的士子衝眾人拱手道:“我乃是揚州士子上官傑,在下聽說蒙古大汗阿拉坦布反叛,諸位覺得,我大楚是該派大軍前去平叛,還是應該派使臣前往蒙古,勸說阿拉坦布迷途知返?”
趙鴻銘:“這還用說嘛,自然是要派大軍前去平叛。”
趙霖在一旁開口道:“我以為派大軍去平叛,乃是下下策。”
上官傑聞言眼睛一亮,他忙問:“此話怎講?”
趙霖:“西北乃苦寒之地,不利於大軍集結作戰。再說,蒙古士卒都是騎兵。他們若是避而不戰,我十幾萬大軍集結在此,每日耗費的錢糧都將是個天文數字。”
趙鴻銘反駁道:“如果不派兵去平叛,叛軍難道會自己解散嗎?”
趙霖忙道:“西北有嶽王爺統領的幾萬邊軍,防守足矣。我意是派使者去遊說蒙古其他部落,一起發兵圍攻阿拉坦布,凡有殺死阿拉坦布者,可取而代之。”
幾位旁聽的士卒拍手讚道:“好主意,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上官傑衝林雲笑問:“林兄,不知你有什麼高見?”
林雲:“在下對西北的敵情毫無所知,不敢妄議。”
趙霖一聽這話就黑了臉,他衝林雲質問道:“林兄是說小弟在紙上談兵嗎?”
林雲無語地道:“我隻說自己的想法,趙兄不必對號入座。”
“你~”
趙霖很想硬頂幾句,可他對林雲還是有所忌憚,不敢將話說得太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