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誇張的是,膠東道現在男女比例已經達到了驚人的六十七比三十三。
也就是說現在整個膠東道的百姓,三分之二都是大老爺們兒。
如此數據屬實讓於學銘大感無語。
這又不是軍隊裡,咋全是男的呢?
不過這件事情倒也非常正常,誰讓膠東道眼下大力發展工業呢?
工業的發展,自然會促進周邊的自由人口向城市集中,更彆說穿越者委員會在膠東道頒布的勞動者保護法,對工人群體的收入也有著非常有力的保障。
以至於不隻是周邊三道的地盤,哪怕是附近的幾個省,每天都會有大量的青壯年勞力跑到膠東道來尋找一份工作。
相比之下,女性和不適合從事勞動的老年人倒是會少很多。
而對於這個情況,穿越者委員會自然是來者不拒,人口可是最寶貴的資源,穿越者勢力的發展離不開充足的人口。
尤其是大量青壯年男性的參與。
田間種地、工廠勞動、城市建設,甚至包括部隊的兵源,哪一個不需要自家地盤上有著大量的青壯年男性資源。
哪怕是砸上再多的錢也在所不惜!
要知道,在當下的一九二六年,日本鬼子的人口數量也不過是五千九百多萬,而且男女比例也沒有膠東道這麼失衡。
換而言之,單說青壯年男性勞動力這一方麵,膠東道和鬼子全國相比也差不多了。
而麵對戰爭,人口,就是底氣!
相比於人口情況給於學銘帶來的巨大震驚,常永青接下來講述的農田數量統計情況在於學銘心裡就引不起多大的波瀾了。
雖然三百七十萬公頃的農用土地數量也算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奈何於學銘對農業這方麵的事兒屬實也是沒啥概念。
相比之下,倒是農業部從英國人手裡訂購了大量的糧食,通過海運送達後,在膠東地區建設了大量的戰略儲備糧倉庫的事情讓於學銘頗感興趣。
糧食自然是從白象那邊兒運來的,穿越者委員會直接花光了於學銘從現代帶來的五百萬英鎊的道具鈔,以每英鎊一百八十公斤的價格,一口氣兒從英國佬手裡買來了九十萬噸產自白象的稻米,還都是加工好的。
就這也就是道具鈔不夠了,不然還得多買點兒,糧食這玩意兒肯定是多多益善。
至於白象那邊兒三哥會不會餓死人,關我們屁事,反正是英國佬做主賣的。
民國時期的天災可是不少,穿越者委員會可不想讓治下百姓被餓死,而這一批九十萬噸的稻米,也僅僅是足夠膠東道現有的兩千多萬居民吃上個把月。
因此從海外進口糧食自然也會是一個持續不斷的常規性工作。
不光是因為膠東道本身,也要給未來穿越者委員會統治更多地盤打下良好的基礎。
農業部的工作告一段落,教育部這邊兒又站出來了,在教育部眾人連續四個月時間的努力下,整個膠東道一共落成了六百餘所小學和中學,至於師資力量,全部是從北平那邊兒的大學校園裡高薪聘請的大學生。
不得不說,於學銘在這件事情裡也是幫了大忙了,“洋人克星”的稱號放在一群熱血青年當中的危機自然是不必多言。
膠東道護軍府高薪招募大學生加入膠東道建設的消息一出,無數熱血青年立刻蜂擁而來,哪怕是不開薪水都願意留在膠東。
而且這些有文化有夢想的年輕人,來到膠東最大的目的,居然是投身軍旅,加入膠東守備師的部隊。
這種事情穿越者委員會的眾人怎麼能同意呢,這可都是正兒八經的人才啊!
拿著槍去當排頭兵那不是浪費了。
於是乎,除了一些專業對口的直接被分配到了幾個部門以外,大部分大學生都被穿越者委員會趕去了學校當老師。
至於小部分專業不知道放哪兒,性格又執拗實在勸不動的,也被穿越者委員會安排進了政工訓練班,培訓後要麼下部隊裡去當政委,要麼就是擔任一些技術類兵種。
或者是加入剛剛成立的飛行學校。
醫療部自然沒什麼可說的,一係列的醫院診所在膠東道也是遍地開花,有了現代醫藥的支持,名聲也是瞬間傳遍了全國。
甚至在醫生方麵,都不需要醫療部去宣傳什麼招募政策,就有全國各地大量的醫生慕名而來,隻為了過來當個學生。
在這當中居然還有不少洋人醫生。
畢竟氯黴素的名聲已經傳遍了歐美,在醫學界也是掀起了軒然大波,在一頓神乎其神的流言傳播下,膠東道儼然成為了世界醫療學術界的聖地一般。
哪怕是此時此刻,還有不少外國醫生千裡迢迢,遠渡重洋過來求學呢。
麵對這幫免費的勞動力,醫療部的眾人自然是不會浪費,學習什麼的事先往後靠一靠,實踐出真知,來來來,先過來上班兒!
什麼?你們說工資多少?
開什麼玩笑,你說要學習的時候,我們也沒跟你收學費啊!
什麼時候教學?看你們工作表現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