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八年元旦剛過,朝鮮半島,鬼子集中營內。
麻醉室旁邊,已經建立起了一個氣派歐式彆墅,和幾棟高大的宿舍樓。
甚至在這個建築群後,還有一個明顯是剛剛修建不久的簡易機場。
而且在整個建築群周圍,還有密密麻麻的碉堡,以及火力工事。
如此一個組合,在條件簡陋的集中營裡的確是有些怪異。
單說建築風格,可以說是格格不入。
此時此刻,距離鬼子簽訂投降協議已經整整過去三個月了。
在這三個月裡,已經有無數頭鬼子被西洋人的運輸船運到了朝鮮半島,最後送到這個名為礦山實為集中營的地方。
至於為什麼效率這麼高,當然是因為鬼子本土缺乏物資的原因。
名義上是對停戰條約中規定的勞動力賠償,實際上則是替鬼子分擔救災的壓力。
鬼子政府還巴不得如此呢,甚至還覺得數量有點兒少。
以活著進入礦場的鬼子數量作為統計依據就是這個原因。
因為這樣可以多送點兒難民過來。
再加上西洋人的船隊也的確非常擅長在擴充運力的同時消除多餘人口。
於是乎,一個完美的閉關就此誕生了。
鬼子高層扔掉了自己的負擔,西洋人的船隊賺到了傭金,振華軍政府得到了寶貴的鬼子俘虜資源,擴充兩界的運力。
可以說這個過程中所有參與者都是非常滿意的。
當然了,隻有鬼子平民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不過又有誰會在乎呢?
在停戰協議簽訂的第一周,集中營裡的鬼子囚犯數量就超過了十萬頭。
而在此時此刻,經過了三個月的瘋狂轉運,集中營裡的鬼子數量依舊沒有超過三十萬頭。
至於離開鬼子老家的鬼子數量,已經超過了七百萬頭。
多出來的鬼子都去了哪兒,自然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隻能說於學銘的扳指空間已經有了天文數字的擴張。
最重要的是,鬼子政府和振華軍政府之間的條約還沒有完全履行完畢。
此時此刻,依舊有不計其數的運輸船在對馬海峽上行駛,將作為賠償的鬼子勞動力送到朝鮮半島。
至於有多少鬼子會死在這並不漫長的旅途中,就沒人知道了。
而集中營裡的奢華建築群,自然是於學銘本人的住所。
周邊的建築則是振華軍官兵都駐地。
畢竟收割鬼子生命的操作隻有於學銘本身才能實施。
在持續了三個月的工作中,於學銘的扳指空間已經變成了一個長寬將近八十米,高度將近四十米的立方體。
如此巨大的空間,幾乎可以滿足世界上大部分物品的轉運。
就連於學銘本人都認為,扳指空間的擴張可以告一段落了。
當然了,也是因為每天處理那麼多頭鬼子然後於學銘有些煩躁。
畢竟就連元旦假期都是在這個滿是惡臭的集中營度過的,自然會讓於學銘心煩。
尤其是棒子看守對鬼子的折磨,雖然於學銘不會同情任何一頭鬼子,但是這並不代表於學銘會認同這些棒子的行為。
不光不認同,還會覺得有些惡心。
鬼子有罪,殺了就好了。
這麼折磨他們乾嘛呢……
最重要的是,因為集中營裡的鬼子死了太多的原因,焚屍爐就沒有停止過工作。
搞得於學銘有一種自己呼吸的每一口空氣都有鬼子的骨灰。
這可把於學銘惡心壞了,當即就下令衛隊保護自己回國一段兒時間。
簡易機場立刻派上了用場,一九二八年一月十五日,於學銘乘機回到了北平。
至此,朝鮮半島的集中營裡,隻剩下來鬼子的囚犯,和棒子仆從軍。
不過於學銘也沒有想到,自己剛剛離開朝鮮半島不久,集中營就出事兒了。
在那陰森恐怖的集中營裡,鐵網和崗樓構成了絕望的牢籠。
無數鬼子囚犯都在無儘的折磨中苟延殘喘,每日在饑餓、疲憊與恐懼中度過。
然而,一場悄無聲息的災難正在醞釀。
起初,隻是在集中營最肮臟的角落裡,有幾頭鬼子囚犯開始出現莫名的高燒和寒顫。
他們的身體迅速垮掉,咳嗽聲在寂靜的夜裡顯得格外刺耳。
醫務室的棒子看守們對這些症狀不以為意,隻當作是鬼子囚犯們長期惡劣環境下的普通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