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德兩國共同瓜分波蘭的行為自然在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軒然大波。
不過西方列強對兩國的這一舉動,態度卻有些曖昧。
因為這會兒還是一九三一年,英國佬與波蘭還沒有簽訂互助條約,法國佬和波蘭也沒有簽訂《法波軍事同盟》。
因此,英國佬、法國佬也沒有絕對的必要向德國佬宣戰。
更何況英法兩國政府高層在這會兒已經開始奉行綏靖政策。
當然了,英國佬和法國佬的綏靖政策也是基於自家國情做出的無奈之舉。
因為在經曆過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摧殘之後,兩國都已經沒有了當年的實力。
在他們看來,如果德國佬再發動一場像第一次世界大戰那樣的戰爭,那麼這兩國大概率會在戰爭中受到巨大的損失。
更何況德國佬背後還有美國佬撐腰。
而在這種情況下,大西洋另一端美國佬的態度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但美國佬的立場也有些複雜。
首先,出於要製衡英法兩國的想法,美國佬也不希望這兩個國家實現真正的複興。
畢竟,作為第一次世界大戰最大的受益方,美國佬一直都想通過一戰之後的經濟發展取代英法兩國在世界上的領導地位。
因此對於美國佬來說,就算德國佬的實力有所回升也沒有什麼可擔憂的。
隻要德國佬能夠製衡住英法,美國佬也可以對德佬國的一係列出格舉動視而不見。
所以對於美國佬來說,走上世界霸主寶座的最大威脅無疑是東方。
無疑是振華軍政府。
德國佬現在是老毛子的盟友,老毛子和振華軍一直處於戰爭狀態。
朋友的朋友未必是朋友,但是朋友的敵人很有可能敵人。
說不定在不久的未來,德國佬也會和老毛子一起對付振華軍政府。
而且理由也很充分。
振華軍政府隻需要再進一步,就會正式踏入歐洲的版圖了。
這可是心高氣傲的歐洲佬無法容忍的。
因此在美國佬看來,在報紙上聲討幾次就差不多了,沒必要上綱上線。
至於波蘭被瓜分的事情……
關我們什麼事兒?
德國佬和老毛子這對盟友通過這種方式將國土連接到了一起,使得兩國的合作更加密切和順利,能讓兩國的發展速度同時得到提升,對振華軍政府造成更大的壓力。
這不是好事兒嗎?
懷揣著這個想法,美國佬的態度就更曖昧了。
甚至還頂著經濟危機的壓力向德國佬了一筆低息貸款。
雖然錢數不多,但是已經是在表態了。
英國佬和法國佬一看這架勢,也不多嗶嗶了。
各掃門前雪自然不易,還管彆人家的事兒乾什麼呢?
當然了,在國際聯盟上空口白牙喊上兩嗓子還是有必要的。
可是德國佬可不慣毛病。
有了美國佬那邊兒完全可以當做支持的表態,還有英國佬和法國佬的默不作聲,小胡子直接就不裝了。
一九三一年三月底,德國佬直接宣布退出國際聯盟。
之後便開始肆無忌憚的擴軍。
儘管《凡爾賽條約》對德國佬軍隊和軍事行為做了嚴格限製,但小胡子已經完全不顧約束了,開始瘋狂為物理擴張做準備。
麵對這樣的情況,英國佬和法國佬卻又一次選擇了放睜眼瞎。
在兩國眼裡,通過對德國佬的遷就和讓步,可以緩解緊張局勢,避免戰爭的爆發。
他們相信,通過外交手段和妥協,可以與德國佬重新建立起穩定的關係,並促使德國佬在國際社會中變得更加負責任。
當然了,這幫貴族老爺們主要還是擔心戰爭可能對他們的經濟和社會造成毀滅性的影響,因此幾乎全部傾向於采取綏靖政策。
更何況在他們眼裡,大規模的戰爭幾乎不可能爆發。
第一次世界大戰打得那麼慘,歐洲各國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號稱世界第一陸軍的法國佬都不願意打仗了,國內反戰情緒高漲。
德國佬作為戰敗國自然也是如此。
而且反戰情緒可能會更加強烈。
畢竟德國佬的損失更慘痛嘛!
不過這幫貴族老爺們考慮到了利益,但是卻沒有考慮到民心。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凡爾賽和約》被英國佬和法國佬製訂了出來,並用條約對德國佬實施了嚴厲的製裁和領土剝奪。
也就是這種懲罰政策,恰恰導致了德國佬的民族主義情緒高漲。
雖然在下西方國家試圖通過綏靖政策來平息德國佬的不滿,以避免重蹈覆轍。
但是打彆人一巴掌,又怎麼可能是一個道歉就能解決的呢?
更何況這還不是一個巴掌的小問題。
德國佬也不是個好脾氣的民族。
綏靖政策所帶來的,隻會是德國佬越來越囂張的氣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