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舜這次參加的喜宴,並未設在李家村,而是位於望海城內一座收拾得乾淨利落的小院落裡。
這院子雖比不上城裡那些高門大戶的深宅大院,但青磚砌牆,瓦片齊整,院裡還種著幾棵掛著紅綢的石榴樹,顯得格外喜慶祥和。
對於大多世代居住在土坯房裡的村民而言,這無疑算得上一處令人羨慕的“豪宅”了。
今天成親的,是李家村一個名叫李大山的漢子。
年過三十,在過去那可是村裡窮得叮當響、有名的老光棍。
家裡除了幾畝薄田,就隻剩下一手祖傳的造醋手藝,奈何以前世道不好。
空有好手藝也難換溫飽,根本沒人願意把姑娘嫁過來吃苦。
但如今,一切都不同了。
自從李舜提供了啟動資金幫扶村裡人後,李大山便憑著那手鑽研多年的獨特造醋手藝,在望海城各大酒樓打開了銷路。
他釀的醋醇香酸爽,彆有風味,很快便打出了名氣。
銀子自然也賺了不少,不僅翻新了祖屋,還在城裡置辦了這處小院,日子過得紅紅火火,成了村裡人口中“有出息”的能人。
按村裡的輩分,李舜還得恭恭敬敬地喊他一聲“大山叔”。
小院裡此刻擠滿了人,到處張燈結彩,洋溢著濃濃的喜慶氣氛。大紅的“囍”字剪紙貼滿了窗欞,院子裡擺開了七八張方桌,條凳上坐滿了來自李家村的鄉親們。
男人們大多穿著漿洗得乾淨的新褂子,臉上帶著憨厚又喜悅的笑容,互相遞著煙袋鍋子,大聲聊著今年的收成和李大山的好運道;
女人們則穿著顏色鮮亮的衣衫,圍坐在一起嗑著瓜子花生。
笑聲不斷,時不時探頭看看廚房的進度,或是誇讚新娘子有福氣。
孩子們更是開心,在桌椅縫隙間追逐打鬨,小手裡緊緊攥著難得吃到的喜糖,口袋裡塞得鼓鼓囊囊的。
空氣裡彌漫著誘人的飯菜香氣,臨時搭起的灶台那邊,村裡的幾位幫廚正熱火朝天地忙碌著。
大鐵鍋裡燉著肉,蒸籠裡冒著騰騰熱氣,時不時傳來“滋啦”一聲炒菜的動靜。
當李舜的身影出現在院門口時,原本喧鬨的院子先是安靜了一瞬,隨即爆發出更加熱烈的歡迎聲。
“呀!是舜小子回來了!”
“舜哥兒!快這邊坐!”
“哎呦,李家娃子真是越來越有出息了,這氣度,一看就是乾大事的人!”
鄉親們紛紛站起身,熱情地招呼著他。
他們的笑容淳樸而真摯,眼神裡充滿了感激和驕傲。
感激他帶領村子過上了好日子,驕傲村子裡走出了這樣一位了不得的人物。
雖然李舜如今身份早已不同往日,但在這些看著他長大的鄉親們眼裡,他依舊是那個李家村走出去的好後生。
李大山正被一群老哥們圍著打趣,聽到動靜,趕緊撥開人群迎了上來。
他穿著一身嶄新的紅綢喜服,臉上因喜悅和些許窘迫而泛著紅光,一把握住李舜的手,激動得有些語無倫次。
“舜子……你……你真回來了!太好了!快,快裡邊請!主桌!必須坐主桌!”
李舜笑著反握住他粗糙卻有力的手,真誠地道賀。
“大山叔,恭喜恭喜!祝您和嬸子百年好合,早生貴子!一點心意,不成敬意。”說著,遞上了一個準備好的紅包。
隻是這個紅包有點大,足足一小袋銀元寶。
“哎呀!你這孩子!人來就行了,還帶什麼東西!快收回去!”
李大山連忙推辭,但眼底的笑意卻更深了。
院子裡重新充滿了歡聲笑語,比之前更加熱鬨。
李舜被眾人簇擁著坐下,聽著耳邊熟悉的鄉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