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商業談判,楊誌勝獲得全勝。
本來這是夏風的個人的事情,但他現在是公司的主心骨,後院不穩也影響他在公司的發揮。
楊誌勝是老鳥,當聽說夏風要回老家還錢,他就預感到這件事不是那麼簡單的。
還多少,還那些人的,給不給利息,這些都是問題。
從親情上看,夏風這一步必須走,否則他隻要回去,麵對的還是鄉親們的怒火。
楊誌勝和李俊海商量了半宿,這才確定了由公司出麵,把夏家完全刨除事件之外的辦法。
這樣有一個好處,即使有人不滿,也隻能對公司不滿,而且捆綁著村裡,鎮裡,也能壓製住那些不要臉的鄉親。
為了減少損失,楊誌勝在查閱資料的時候,突然發現一個商機,雖然不大,但至少能解決夏家未來生計的問題。
建冷庫。
每年的大蒜收獲季,各地客商雲集金鄉,新蒜上市的價格很低,很多蒜農掙不了多少錢,為了多賣錢,合夥建冷庫成了金鄉投資的主要方向。
賣新蒜不掙錢,傷農,政府也對這件事頭痛。
實際上,那些客商自己也建冷庫,都是為了在冬季賣一個好價錢。
建冷庫的費用很高,一個五百平米的冷庫投資都在四五十萬,讓種地的農民拿出這麼一筆巨款根本不可能。
而且麵積越小的冷庫,單位成本就越高,越大單位成本就越低。
楊誌勝畢竟在商場摸爬滾打幾十年,他一下子就抓了這個商機。
冷庫建設很簡單,不過就是建一個密封好點,保暖性能好點的房子,然後就是安裝各種製冷設備,擺放貨架子。
當地政府鼓勵農民建冷庫,甚至還對外招商,但這個招商項目實在太小了點,有錢人看不上,沒錢人建不起。
楊誌勝把還錢和建冷庫兩件事捆在一起,設計了一套實施方案,逼著村裡,鎮裡按照自己的方向走。
這個方法既解決了夏風的困境,又不至於讓幾百萬白白打了水漂。
投資是正途,不過就是少賺幾年錢而已。
贖買債權是李俊海想出來的主意,這遠比說夏風替夏卓言還錢來的名正言順,而且,也能堵住外人的嘴。
這就是一次普通的商業行為,事情算是圓滿解決了。
晚上,楊誌勝回到夏家。
李俊海說道“夏風,事情框架已經搭建完了,現在就差細節討論。”
楊誌勝說道“我考慮了一下,這個冷庫就放在夏家,投資就算你個人投資,年底分紅的時候刨除這筆資金就行了。”
“謝謝你們!”
夏風誠懇地說道“要不是楊哥突發奇想,我得實打實掏出幾百萬,想想都虧。”
王偉笑道“楊哥大才,這麼複雜的事情讓他圓滿解決,我真學到了不少東西。”
李俊海鄙夷道“你有沒有類似的事情,讓楊哥再給你設計一套方案。”
幾個人哈哈大笑。
“夏風,冷庫的法人就讓伯父來當吧。”
楊誌生說道“你家裡得出人參與管理,我的想法是我們做主導,主管經營,無論是村裡還是鎮裡,他們派的人隻能參與財務管理。”
夏風問道“利潤怎麼分配談了嗎?”
楊誌勝說道“明天下午談,我的想法是除了必要的開支,利潤的百分之八十交給鎮裡,留百分之十作為維修養護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