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那那老師的行為竟然被國視新聞部點名批評了。那那老師縫紉機肯定踩定了。
於是無數狗仔隊,小報記者開始大書特書那那老師的花邊新聞,將她的所有事跡深挖出來,大篇幅進行曝光。就連她十四歲做歌廳陪唱的事兒都找出來了。
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
與此同時許多專家教授學者也開始解析龍申演唱的《羅刹海市》《羅刹海市》究竟觸動到了什麼?
一首《羅刹海市》引起了公眾的高度關注,歌曲播放量刷新紀錄。這首歌在互聯網上“火爆出圈”,引起人們的強烈興趣,一方麵自然是因為這首歌本身旋律易於上口,另一方麵,這首歌複雜的隱喻和難明的指涉,引得人們紛紛“索隱”“猜謎”。各種解讀紛紜,試圖解釋這首歌的內涵。
作品寄托了人生的感悟和感慨,想必這也是他的歌吸引人之處。這一首《羅刹海市》可以說把這種“功效”發揮到了極致。
這首歌所引發的社會現象很有趣。無論是對於流行樂壇過往糾葛的探究,還是把這首歌代入國際局勢的分析或是以此對一些不良社會風氣進行探討,這首歌所觸動的公眾心理值得我們一探究竟。
羅刹國美醜顛倒、是非顛倒的狀態是這首歌著力嘲諷的對象。這正是這首歌的靈感來源。
歌中嘲諷的意味自然很容易讓人浮想聯翩。
但無論這首歌原意想諷刺什麼,裡麵所描繪的美醜顛倒、價值錯位等現象,確實引起了一些人的共鳴,反映的也許是對於公平公正、善良美好等基本價值的追求,是對於價值混亂、顛倒的憤憤不平。
無論是將歌曲引申闡釋為國際問題的解讀,比如認為羅刹國就是當今世界上的某個超級大國;還是影射到其他的社會領域,比如有人解讀為這是草根對權威的反抗。
對這首歌的解釋見仁見智,但對於虛偽、荒誕、價值顛倒的批評和嘲諷,都是共同的情緒。
這其實才是這首歌的“最大公約數”,也是它受歡迎的關鍵。
人們所喜歡的是通過揭開一些假、惡、醜的麵目努力去表達、追求真善美。
其實這種價值是很單純的。
也許這首歌意象複雜,有多種闡釋的可能性,但其實人們真正感興趣的可能並不是某件具體的人和事。
某人某事其實已經如風過耳,或也終將成為往事。
但這首歌裡表現出的“顛倒”卻在不同的時和地都能找到對應物。
它的趣味也許就在於它似有所指,但又並不清晰;看似具體卻又抽象。
每個人,基於自己的經曆和視角都可以找到不同的對應物。它所引起的共鳴來源於此,有趣之處也在於此。
《羅刹海市》至少表現出社會對於一些風格不同、具備獨特思考角度的作品有強烈的興趣。
關於它的議論其實也是人們對於社會的思考,內裡不乏對於公平公正等真善美的追求。
這種渴望是永恒的,這首歌正是在這一點上觸發了人們的共鳴,成為了獨特的大眾文化現象。
幾天後,龍申接到了劉耀祖的電話“龍兄弟,我的演唱會準備開始了,地點在國家體育場,時間就定在4月12號晚上八點開始,你帶陳雯妹妹和其他兄弟姐妹們來做我的演唱嘉賓吧。”
“哈哈哈,沒問題啊,劉大哥,到時候我們一定全體到位,絕不會讓老哥你失望。”龍申笑著說道。
“那你打算演唱什麼歌曲?你參加《龍國好歌聲》裡唱的粵語歌要不要唱兩首?”劉耀祖問道。
“這就看觀眾朋友們的需求了,到時候再說吧,唱哪首歌都行!”龍申說道。
“好吧,那我們就因時而需吧。”劉耀祖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