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昭如看著華歲離開的身影,自是十分不滿,但很快又想到夜裡要去鬆翠齋的事。
“也不知道到底什麼事,竟然要全家都過去。”
這樣大的陣仗,顯然是出了什麼大事,可這好端端的,哪來什麼大事?
周昭如心中不解,嘴裡不禁呢喃出聲。
心中也不由猜想,會不會與華歲今日突然過來有關?
莫不是嬿嬿那邊出了什麼事?
想到這,周昭如心下一驚,臉色也緊跟著變了。
她連忙又坐了起來,手撐著椅子扶手,一臉擔憂地說道“難道是嬿嬿出什麼事了?不行,把那丫頭帶回來,我得仔細問問她!”
她說著就站起身,要淨月去喊人。
淨月正要答應,站在一旁的崔媽媽卻說了話“夫人,您彆急。”崔媽媽一邊說著,一邊主動上前攙扶住周昭如的胳膊,重新把人扶回到椅子上坐下。
“剛才翠微姑娘不是說了,不是什麼壞事嗎?老奴瞧翠微姑娘剛才那副模樣,倒像是好事。”
“好事……”
周昭如被崔媽媽的話安撫住,但心中疑問不減“她如今都被陛下封為郡主了,還能有什麼好事?”
這個,崔媽媽和淨月自然是不知道的,她們又沒有千裡眼和順風耳。
哪裡曉得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崔媽媽也隻能耐心勸她“左右距離侯爺他們回來,也沒多少時間了,您且再耐心等等,到時候長公主肯定會說的。”
她是怕夫人非要把那華歲喊過來。
旁觀者清。
她自然能看出,那華歲剛剛是故意隱瞞的。
她一個丫鬟,哪裡能做得了這樣大的主?必然是郡主不願與夫人說。
她是怕那華歲回來之後,還是不肯說,回頭夫人又生了氣,真的懲治了華歲,到時候,不僅長公主那邊難以交代,隻怕夫人與郡主的關係也得更加僵化了。
周昭如聽崔媽媽這樣說,沉默片刻,最終還是說道“罷了,你們先去陳姨娘和許姨娘那邊說一聲,讓他們提前做好準備,免得夜裡各有事情,耽擱了。”
嘴裡卻還是忍不住落下一句埋怨,說起明錦“她心裡到底還有沒有我這個親娘,什麼事都不肯與我說!”
周昭如隻消想到這個,心裡就難受不已。
她就算有諸多錯,也是她親娘。
她懷胎十月,耗了多少精力才把她生下來,她就這麼對她!
周昭如越想,心裡就越發苦澀。
崔媽媽和淨月自然不敢答這話,好在周昭如也隻是抱怨一句,沒有要她們接話的意思。
見二人埋頭不語,她也隻是皺著眉,訓斥了淨月一句“還杵著做什麼,還不去?”
“奴婢這就去!”
淨月答應著就要往外退去,走之前,想到一件事,她倒是又猶豫著停下步子,多問了一句“夫人,那絳雲苑那邊……要不要也去吩咐一聲?”
絳雲苑就是明瑤住的地方。
剛才翠微姑娘來傳話,說的是少爺、小姐們也要去。
她不知道這其中包不包括那位六姑娘。
故才有這麼一問。
周昭如一聽這個名字,就臉色難看起來,比剛才還要難看。
她現在隻要聽到這個名字,或是聽到與明瑤有關的事,就頭疼不已。
崔媽媽見她沉著臉皺著眉,又開始忍不住按起眉心了,自然連忙與淨月說道“不必去了,回頭與長公主說一聲,就說六姑娘身體不舒服就好。”
左右這也是實情。
自打千秋宴之後,那位六姑娘就閉門不出,日日把自己關在屋子裡不見人。
之前還知道來夫人這邊孝敬一番,如今卻是連請安都不來了。
也不知道是真病了,見不了人。
還是知道再怎麼討好也沒用,索性也就懶得繼續討好了。
反正夫人這陣子因為這位六姑娘,沒少生氣。
來也生氣。
不來也生氣。
崔媽媽都看得發愁。
淨月已經應聲離開了,崔媽媽則走過去給周昭如按起頭。
這會四下沒有彆人,周昭如隻覺得精疲力儘,又後悔不已“若早知如此,我當初就該在嬿嬿回來以前,就把她送到莊子裡去!”
“要是我早這麼做,我們一家人又怎麼會變成現在這樣!”
這個她——
說的自然是明瑤。
崔媽媽聽到這話,卻未接話,隻繼續勤勤懇懇地給周昭如按著頭。
這陣子,她沒少聽夫人說這些話。
最初的時候,她還會跟著勸,時間一長,她也乏了。
如今再說以前的事,又有什麼用?
她倒是之前勸過夫人幾次,母女哪有隔夜仇,既然郡主不主動,那夫人就主動些,人心都是肉長的,隻要郡主感受到了夫人傳遞過去的好,保不準哪日母女倆就又和好了呢?
可夫人每次臨到關頭又退縮。
次數多了,崔媽媽自然也沒再勸了。
這種事,隻能夫人自己想清楚,主動去做,主動去挽回,彆人說再多也是沒用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真情還是假意,是最沒辦法偽裝的。
但也不能什麼都不說,要不然夫人也得生氣。
崔媽媽在心裡歎了口氣,嘴上倒是安慰道“等下個月,六姑娘嫁進皇子府,府裡沒了她的身影,您再找郡主說話看看?”
周昭如心下一動,忍不住抬頭問“這管用嗎?”
崔媽媽也不知道,但這種時候,也隻能儘力安慰道“總得試試。”
周昭如抿了抿唇。
她把一切的緣由,都怪罪到如今明瑤還在侯府,這才令她看到明瑤就生氣,去見明錦也沒有底氣。
或許等明瑤離開府裡就好了。
她也忍不住這樣安慰起自己來。
這樣想著,周昭如的心情倒是顯見地好了許多。
她現在是想通了。
這沒有血緣的,終究是比不過自己的親生女兒。
她以後一定會好好疼愛自己的女兒,把這十年對她的虧欠,都彌補給她!
……
夜裡。
等明元渡回來。
周昭如便與他,帶著大房這一大家子,去了鬆翠齋那邊。
過去的時候。
二房、三房的人都已經來了。
好久沒有一大家子人齊聚一堂了,除了離開的明錦、參軍的明景讓,還有明景恒與明景廷兩兄弟沒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