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餐飯結束之後。
沒過幾日,就正式進入立冬了。
天氣正式冷了起來,風刮在人的身上,就跟鋒利的寒刀似的。
明錦不太喜歡寒冬天。
這陣子就連出門也少了,平時也都是顧明珩有空的時候主動過來。
因為不回北地了。
顧明珩雖然沒擔任什麼官職,但平時有空的時候,也會去幾個營地轉轉,不過跟之前在營地一待就是一個月不一樣。
現在他即便再累,每日也會回來。
和明錦坐在一道吃一頓晚膳,再說說話,才回王府。
不過這個月月中的時候,明錦還是出了一趟門。
這日便是周雙月的大喜日子。
周雙月之前和刑部的一位名叫張段陵的官員定了親,今日就是她出嫁的日子。
明錦早些時候就收到請帖了。
她與周家來往雖然不算多,對馮氏的觀感也一般,但周雙月是個很不錯的姑娘。
明錦自然是願意去為她送嫁的。
這天一早,明錦就裝扮一新出了門,她今日穿了一身不出挑的紫色,也未作太多裝扮,又讓人備了厚禮,就帶著英哥和華歲出門去了。
她去的時候不算遲。
到清遠伯府的時候,巷子裡還不算擁堵,馬車也能就近靠著。
清遠伯府這些年越漸落魄了。
即便有馮氏的長袖善舞,但真正與之交好的人家卻沒幾家。
不過前不久,這清遠伯府卻出了一樁稀奇事。
那位一直不怎麼露麵的庶子,竟然被前一任首輔孟長敬孟老先生認作了徒弟。
這位孟老先生學生遍布朝堂。
雖然早已致仕,但龍椅上的那位對他十分看重,時不時還是會請人進宮下棋,百官和學子們也對他十分尊敬。
而這孟老先生的兒子和孫子都死於戰場,家中除了他以外,就隻剩下一個老妻。
如今他認了這周家的庶子做徒弟,還直接揚言百年之後等他和老妻死後,就讓周卻接管孟家的所有事物。
這話一出,誰不震撼?
隻不過這樁事,正好發生在明月樓坍塌之後。
因此孟長敬認徒一事,並未大辦,也隻在一些人家中流傳著。
眾人都對這位清遠伯府的庶子十分好奇。
從前都沒怎麼聽說過這個庶子的名號,見麵就更加不用提了,幾乎都沒多少人知道,這清遠伯府竟然還有個庶子。
誰能想到這人悶聲不響的,竟然能認孟長敬做老師。
彆說外人了,就連馮氏也沒想到。
要不是那日孟家派人來府上,要接周卻去孟家住,還表示周卻已經進了國子監,她估計到現在還被瞞在鼓裡。
最開始知道這件事的時候,馮氏自然是生氣的。
她這輩子最恨的,就是芳姨娘和她那個不中用的丈夫。
當初被芳姨娘壓製的那段時間,不僅令她吃儘苦頭丟儘臉麵,還讓她徹底認清她那個丈夫的為人。
所以即便最後芳姨娘敗在她手中,早早死了。
即便周卻那時還是個孩子,什麼都不懂,但馮氏還是厭惡這個孩子。
就像厭惡他的親娘一樣。
這些年,她雖然沒親自處置過周卻,但周卻過得如何,她豈會不知?不過是放任著不想管罷了。
前些時候雙月求到她頭上。
她雖然最後開恩讓人去學堂上學,但她心裡是沒把那個庶子放在心上的。
她不認為周卻能成才。
以至於孟家派人來接周卻的時候,她徹底震住了。
震驚之後便是憤怒、後悔。
要是早知道周卻能成才,她是如何也不會放他出府的!
她怎麼可能忍受芳姨娘的孩子,壓她孩子一頭?壓她一頭?
可馮氏畢竟是個聰明人。
她能坐穩這個位置,能在清遠伯府這樣落魄的時候,還能在京都宴席上左右逢源,自然是有她的一番本事在的。
她在短暫地憤怒過後,很快就理清了這個利弊關係。
孟家不是她能對付的。
她也不可能依仗著自己這個主母的身份,阻止那個庶子進國子監,要不然傳出去,她名聲自然受汙,那她兒女自然也會被人議論。
她這輩子最看重的,便是自己這一雙兒女。
她豈能因為自己的緣故,讓他們被旁人議論?何況女兒已經定下親事,張家雖然在京都不是世家名門,卻也是清流人家,最看重的就是名聲。
若是因為這事影響了雙月的親事,那她真是沒處哭去了。
長子又是個不成才的東西。
日後清遠伯府落在他手中,隻怕不倒就已經很好了。
馮氏又有何盼望,他能作為雙月的依靠和支撐?
所以她不僅不能去苛待那個庶子,還得捧著他,要讓所有人都知道她沒有苛待過他。
這陣子清遠伯府也算是大清洗了一遍。
馮氏不僅懲治了從前欺負過周卻的那些人,還把他的院子重新拾掇了一遍,一掃從前的破舊,就連人都送過去了不少,為得就是周卻回來的時候可以享受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後麵精彩內容!
雖然周卻自離家之後,就再也沒回來住過。
但有些事,自然還是要提前準備起來的。
以備不時之需。
這次雙月的親事,馮氏也把帖子遞到了孟家。
也給了周卻一封。
但她原本心中是沒底的。
這庶子在周家吃了這麼多年的虧,不報複他們就已經很好了,馮氏實在不敢盼望他能來。
不來也好,隻要彆來鬨事就好。
馮氏心裡是這樣告爺爺告奶奶這樣盼望著的。
令她沒想到的是,周卻竟然來了,他不僅沒有惹事,竟然還帶來了孟家的禮物。
明錦到的時候,馮氏正在接待周卻。
馮氏其實是來等明錦的。
如今明錦身份不一樣了,今日她能邀請那麼多豪門世家的夫人過來觀禮,其實還是因為明錦的緣故。
明錦一向不喜歡參加宴會。
回京這麼久,除了在自家侯府的宴會上,也就參加過宮裡的宴會,那些人一心想跟未來的長安王妃打交道,知曉明錦今日要來清遠伯府觀禮,自然一窩蜂都趕來了。
想著借著今日的機會,可以好好跟明錦打個招呼。
甚至還有主動問馮氏要喜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