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點意思,連秦王都出動了。’
坐沒坐相,斜倚著列席的郭嘉,他撐開慵懶半閉的雙眸,眼底有精光流過。
自今年以來,先是河北高乾、麴義兵發河東、太原,而後麴義遇難於行間,河北聞之震恐,關中適時進行反擊,馬超攻河內,甘寧伐上黨。
到底為此,郭嘉都沒有太在意,畢竟關中和河北都是派出的偏將,統兵逾萬而已,不過是小打小鬨,成不了什麼氣候,給不了什麼機會。
但到了如今,原本平淡的局勢出現了變化,開始風起雲湧了起來,而標誌性的事件,就是秦王劉季玉自關中而出,親往軹縣督促攻戰。
大的要來了。
郭嘉推定,原本是小打小鬨的局麵,或將轉為關中和河北之間一決雌雄的大戰,而關中和河北大戰,對於置身事外的曹操來說,就是一個絕好的機會。
一般來說戰局有這幾種可能,一則關中勝出,河北兵敗,二則河北擊退關中的進犯,保全了河北,三者兩邊相持不下,針鋒對麥芒。
而勝負相持,又有各類情況出現,勝有慘勝、大勝,敗有慘敗、小敗,相持不下的結果又有兩方默契退兵,或是兩方不肯退讓。
郭嘉的大腦急速轉動,他思索起了每一種戰局的可能性,以及如何在各類情況下獲得最大收益。
且知道,在北方的三大勢力中,關中和河北的實力都勝於戰局中原的曹操,地理地勢上也是優於四戰之地的中原,如果沒有什麼意外,中原或為關中所圖,或為河北所滅。
然而三足鼎立的當下,兩隻較為粗壯的鼎足互相纏鬥在了一起,對於弱小的一方來說如果不能把握這次機會,就是坐等夷滅,無能之極。
和郭嘉一樣,荀彧、程昱等謀臣紛紛陷入沉思,分析起了當下河內的戰局,以備曹操接下來的征詢。
這是一眾謀臣應儘的職責,需在時局變化時,給出較為齊備的良策,而良策非深思不可得也。
不同於謀臣,統兵的武將們沒有過多的思量,如夏侯惇,他領先出席,說出了他的看法。
“丞相。”大眾列席,不便論及私情,夏侯惇稱呼著曹操的職務。
“秦王劉季玉自關中而出,河北或將有大戰。”
“於我等而言,此天降良機也,當速速遣兵北上,屯於滎陽、成皋二縣,坐觀河內戰局的成敗,若有機會,遣軍渡過大河,進入河內,收漁翁之利。”
“不可。”不待曹操應答,程昱站了出來,直言不可:“萬不可遣兵北上。”
“先生是要坐失良機嗎?”夏侯惇的獨目中閃過疑惑和不快,他續而言道:“若等到河北、關中決出雌雄,我等就隻能自縛出降,歸降於兩方決出的贏家了。”
“夏侯將軍,我不是這個意思。”程昱為之解釋道。
“如今河北、關中相爭,之所以兩方能交戰在一起,蓋因我們沒有任何舉動,他們自覺不用防備我等。”
“倘若是我等現在出兵北上,屯於滎陽、成皋二縣,我等出兵的消息必然為劉季玉、袁本初偵知。”
“劉袁定然會心生猶疑,擔心二方鷸蚌相爭,最後漁翁得利,一場將興起的大戰,或將悄然消弭。”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不僅不能派兵北上,或許反倒需要派兵南下,給足劉季玉、袁本初大戰的空間和決心。”
“先生這話在理。”夏侯惇點了點頭,接著他補了一句:“先生說不能派兵北上是對的,但派兵南下就不妥了,若是大軍南下,到時候河北有變,就怕趕不及了。”
“非是真正南下,隻是聲言而已,偽作南下征討劉景升,讓劉袁放心大膽的廝殺相鬥。”程昱應答了一句。
“到底是先生思慮周全。”夏侯惇滿意的點了點頭。
麵對急躁北上的夏侯惇,一旁的夏侯淵笑了笑道:“兄長且寬心,如程先生言,我等確是不必急著北上。”
“說來這許都距河北不過三四百裡,我帳下士卒三日行五百裡,隻需兩三日就能趕到河內,決計不會延誤軍機,錯失機會的。”
夏侯淵的這句話,引來殿內一片歡笑,曹操麵上也是泛起了笑意。
“爾等以為仲德所言如何?”曹操向他的謀臣們垂詢起了意見。
頭號謀臣荀彧率先答道:“丞相,仲德所言甚是,當下我等決計不能輕動,且當偽作規圖他處,如南下荊州,以堅劉袁相攻之意。”
“嗯。”曹操頷首,他的目光移向郭嘉。
郭嘉麵含淡笑,他表達了和荀彧同樣的看法:“仲德之言,是為良謀也。”
入夜。
曹操招來荀彧、郭嘉、程昱等人,開啟了一個小規模的會議。
“卿等以為,若是劉勝袁敗,孤當如何,此外袁勝劉敗,孤又當如何。”曹操根據未來局勢的可能發展,向幾位心腹謀臣垂詢了起來。
照例是荀彧率先應答,他給出了他的看法:“若是袁本初勝,以其人性狹之性,必然西進略地,以求報複,而關中有山河之險,多半不易輕下,丞相可坐觀兩虎相爭。”
“而若是劉勝袁敗,這裡分小敗慘敗,若是袁氏小敗,丞相可遣使北上,與袁氏言明舊好,合謀抗劉,此合兩弱抗一強也。”
“若是袁氏慘敗,且無力於回天,丞相可趁關中、河北大戰後的師老疲敝,急引兵北上,奪取冀州膏腴之地,幽州精兵之所,據關東以對關西。”
郭嘉、程昱二人各自對視了一眼,互相點了點頭,相比較於戰略上的規劃,他二人不如荀彧,若是戰術上,荀彧或許稍遜於他二人。
“丞相,荀尚書所言,老成持國之語。”郭嘉給出了他對荀彧建策的看法。
接著郭嘉補充起了細節:“當下之計,理當遣送間細,深入北境,獲取河北最新的消息,同時大軍整頓演武,備戰將來,一旦有事,應時發兵,以免錯失良機,悔之晚矣。”
“卿等所言,甚合孤意。”曹操微笑著點頭,經過荀彧的分析、郭嘉的建議,他對將來之事有了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