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招失魂落魄地回到了漳水,然而眼前的景象卻與他臨走之時大相徑庭。
袁尚的大營已經消失不見了。
經過一番打探,牽招又來到了藍口。
然而苦苦尋覓了半天,他依然找不到袁尚的大營。
後來聽當地的居民說,曹操曾經來過這裡,牽招這才猜出了個大概。
一時之間,牽招直感到茫然無措、漂泊無依。
他隨便找個僻靜之處坐了下來,又細細思量起了自己的前途。
袁尚根本不是曹操的對手,他一定是兵敗了,或者陣亡,或者被俘,總之是凶多吉少、在劫難逃。
那麼下一步自己該怎麼辦?
自己該去哪裡呢?
曹操大軍圍攻鄴城,鄴城肯定是回不去了,並州更是想也不要想。
此番牽招前去並州調運糧草,可以說是曆儘了千辛萬苦。
他本以為可以從毛城去上黨,可到了毛城才發現,那裡早就被曹操給占領了,而且往來排查十分嚴格,沒有通關文牒根本無法通過。
雖然不能走正常的大道,但也絕不能再回到漳水大營。
因為牽招本來就是以調運糧草為由,從漳水大營逃了出來,想遠離是非之地。
回去了之後,豈不還要惶惶不可終日,隨時等著曹操來攻打自己?
萬般無奈之下,牽招隻好另辟蹊徑,選擇翻山越嶺前往並州。
經曆了一番曲折之後,牽招終於來到了上黨郡的壺關。
壺關是上黨的治所,也是並州的軍事重地,此前鄴城的糧食都是從這裡調運過去的。
牽招本打算在壺關先避避難,再把糧食送到袁尚大營。
這樣既可以免受戰亂之苦,又可以立下一件大功,然而令他始料不及的是高乾也在壺關。
高乾是並州刺史,按說是應該呆在太原郡的晉陽,但他這段時間卻一直呆在壺關。
原來,毛城被曹操拿下之後,高乾便來到了壺關。
之前鄴城的糧草一直由上黨供應,高乾早就很不樂意了。
自己辛辛苦苦種的莊稼、攢的糧食,卻白白地打了水漂,這事放在誰身上也會耿耿於懷。
高乾自然也不例外,但他又沒法不給鄴城供糧,畢竟袁紹是他的舅舅。
高乾並州刺史的職務也是袁紹任命的,不知恩圖報實在說不過去。
當高乾聽說曹操想封鎖鄴城的糧道,簡直心花怒放、大喜過望。
因為糧道一被封鎖,高乾就可以理直氣壯地不給鄴城糧草了。
所以曹操在攻打毛城時,高乾選擇了袖手旁觀、置身事外。
若是他出兵支援的話,毛城也沒那麼容易就被曹操拿下。
高乾之所以一直呆在壺關,就是怕鄴城方麵再派人來催糧。
上黨畢竟隻是一個郡,郡守又哪裡敢得罪袁家那幫大爺。
隻有自己親自坐鎮,才會守住自己的糧倉。
牽招並不知道高乾的真實想法,還以為他跟袁尚是表兄弟,關係應該很好才對呢。
於是牽招便向高乾建議,讓高乾先給袁尚把糧草送過去,幫他渡過眼前的難關,然後再把袁尚接到並州來。
並州東有大河為天塹,西有恒山作天險,北麵又有強大的胡人。
高乾手握五萬雄兵,再加上袁尚的冀州軍,二人聯手的話,完全可以對抗曹操。
但高乾卻完全不同意,根本不接受牽招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