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六章 梁京血戰(二)二選一_浮生浣風錄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浮生浣風錄 > 第一百五十六章 梁京血戰(二)二選一

第一百五十六章 梁京血戰(二)二選一(1 / 2)

浮生浣風錄!

當年,在黃龍嶺上,梁軍士氣大盛,眼看著就要拿下的時候,黃龍嶺上的宋帝和臣子、太監和宮女們一個個悲傷欲絕。

士兵們的心裡防線,也已然奔潰,一小撮的人,已經逃下山去,棄械投降。

而另一部分的人,眼神古怪的盯著宋帝和那些臣子,部分人,還是有做過嘗試,拿下宋帝,向梁國請功。可是都被皇帝陛下的護衛,一個個殺的死無全屍。

於是乎,在一個忠誠到偏執的臣子,拿出毒藥,放入酒中時,所有人驚懼、害怕、大哭,可是依舊沒能,逃過那一杯毒酒入腹。

眼看著就剩下最後一批人,卻突然發現,一批滿臉血汙,凶神惡煞,殺氣騰騰,仿佛地獄惡鬼般的人,來到了山頂,當領頭的人喊出一聲“末將救駕來遲”的時候,所有人,才從絕望的邊緣掙脫回來。

也就是在那一戰,林伯常奠定了他封王的路。

而在梁國,作為那一戰對手的司馬衡,卻是自那一戰之後,身負重傷,再也沒有能披甲上陣,最後鬱鬱而終。

“啊!”

郭坤聽到司馬廣的話之後,露出了十分驚訝的神色。

“那老先生……”

郭坤問道。

“老先生,是何家旁係,名叫何田,自家父受傷,便一直守在身邊,後來家父離世了,他在家照料了兩年,便離開了府上!”

司馬廣此時神情黯然,麵色中的憂傷,卻不是像虛偽做作的表情。

郭坤沒有再問去,留下司馬廣一人,自己默默的離開了。良久,司馬廣才從情緒中緩過來。

“何叔!走好!”

身後幾個護衛恭敬地出現在他的背後。

“主子,何老那……”

那些人有些猶豫,不知道此時,該不該說這樣的話。

“等過陣子平靜了,收了他的屍骨,厚葬在我父親身邊!”

司馬廣收了收情緒,麵色突然變得陰寒。

“看來,他不想被溫水煮青蛙啊!”

幾個手下相對一視,似乎也都想到了些什麼。

“那要不要加快動作,趁著如今,早些除掉後患!”

司馬廣笑了笑,讓人猜不到含義,他轉而問了一個,讓這些人都有些不知所措的問題。

“你們說,那五個用劍高手是誰?”

梁國境內,用劍高手除了巨闕門以外,其他的,基本上都沒資格稱為用劍高手。

“巨闕門忠心耿耿,望大人明察!”

幾個護衛立刻嚇得雙腳一軟,跪在地上。

如今楊雄受傷,還沒有恢複到最佳的狀態,而幾個長老,都在司馬府上,他們肯定比誰都清楚這一點。

“看來,有人不止是想拉攏我,還想兩邊都站好啊!”

下麵的幾個人,不知道這司馬廣到底是什麼意思,隻覺得背後冷汗直流,不敢言語一句。

“起來吧!說的不是你們!那邊既然何老不在了,你們派人在外圍看著點吧!還是要給點壓力啊!”

幾個人連忙領命,悻悻地退下了。

“你打算怎麼辦?”

另外一個黑影從暗處走來。

“去看看何老身上的傷口,了解下那小子有什麼底牌!”

第二天,皇城外的凶殺案,顯然是讓左驍衛再次處於風口浪尖,在得知了郭坤關於大司馬家仆的線索之後,劉晁一一向皇帝彙報清楚。

可是,朝堂多的是對於何田這個忠心護主,戎馬一生的老兵的惋惜,也對大司馬表示了惋惜,對於用劍高手這些信息,隻是視為左驍衛的托辭。

可是,作為當事人的大司馬,卻第一個站在了朝堂,給了大家一個驚訝。

“陛下,昨日的凶殺案,左驍衛的失職其實隻是側麵的,重點並不在他們的失察和能力不濟上!”

皇帝對這位親戚,可是快到了言聽計從的地步了,他有些好奇的順著問了下去。

“哦?大司馬你是有何發現嗎?”

大司馬也不著急,下麵的大部分朝臣,要不就是恭恭敬敬洗耳恭聽,要不就是麵色陰晴不定,聚精會神。

“昨日的凶殺,真正關鍵的,是五位用劍高手同時出現在皇城外,一裡之遙,一擊必殺!”

朝臣們有些惶恐,這大司馬的意思難道是!

“如今,我大梁剛征服陳國,在梁國內部就謠言四起,說叛賊勾結周邊國家,企圖複國,妄想顛覆!而如今,更是有人豢養高手劍士,在皇城外行凶,殺我大梁功勳老兵!毫無疑問,這恰是說明,我大梁京都之內,有人妄圖刺殺,意在篡權,而我大梁官場之內,怕是也少不了人,包藏禍心!”

皇帝陛下一聽,大為震怒。

“亂臣賊子!居然已經明目張膽的,想要弑君篡權!”

這朝堂下的官員,可都是麵色如土,尤其是禮部這些個人。

“大司馬!給朕查!就算是把這個京都,給我翻個底朝天,也要給我查清楚!”

朝堂上的那些忠臣良將一個個卻是大驚,各個都勸陛下三思。

“陛下!如此大動乾戈,怕是會引起騷亂啊!”

皇帝卻不為所動,有些臣子看明白了,倒是勸陛下換個人選。

“陛下!緝凶查案,乃是大理寺之職,皇城衛戍,乃是禁軍職責!大司馬國事操勞,還請陛下能讓下麵的人分擔一下!”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