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番外由書友“孤山煙雨立青舟”提供。
(不影響正常更新,不影響主線劇情,請理性閱讀)
早在鄴城時,夏侯獻就收到來自雍涼的戰報,逆蜀將領薑維率兵襲擾涼州。
夏侯獻扶額晃頭調笑道:“這薑伯約好歹是一國之大將,卻儘做一些蚊蠅所行之事。”
幕府眾人皆樂之。
會後,夏侯獻與鐘會府中對奕。
這時,夏侯森步入正廳見鐘會與父親對弈,先立於一旁,待一局罷了,再行問候。
“父親,兒也欲像大兄一同參軍建功。”夏侯森一臉堅定,斬釘截鐵道。
夏侯獻眉頭一挑,心中有些滿意,不過嘴上依然考校道:“文貌為何有此想法?莫不是起了攀比之心。”
夏侯森正色答道:“未也,兒乃譙沛元勳之後,自幼勤學武藝,熟讀兵書。此番行了冠禮,兒已成年,當隨先人腳步於疆場建功立業,成那大丈夫耳!”
夏侯獻撫著胡須,頻繁頷首,可見他十分滿意夏侯森的回答。
“汝年少,未進軍旅,不識軍陣,當需曆練。雍涼薑維,癬疥之疾,正合汝也,汝可願為監軍持節入雍涼?”
夏侯森拱手曰:“森願也,定不負丞相之期許。”
夏侯獻對兒子的稱呼轉變更是滿意,“善”字更是肯定了兒子的言論。
正當夏侯森告退時,又叫住他,用儒雅磁性的聲音道:“待至雍涼替為父向汝仲權叔祖,俊林叔祖問好,並記得當多聽,多看,少言。”
“兒謹記。”
夏侯森退出正廳,待在一旁觀看全過程的鐘會拱手恭賀道:
“恭祝明公,又得一佳子。文浩,文貌之才之誌皆不輸逆蜀孔明耳。”
夏侯獻擺擺手:“士季不必如此吹捧,吾兒之才,吾心有數,其有奮鬥之意,吾心已慰,才情比肩孔明萬萬不敢求也!”
對於雍涼的戰事,夏侯獻自以為是手拿把掐的,雍涼兵馬自元侯起就有就軍七八萬
今歲隨雖裁撤些許兵馬,但士卒曆來操練不缺,戰事不少,夏侯獻十分放心讓仲權阿叔自決。結果當夏侯獻收到兒子發來的家書時,心情相當不美麗了。
夏侯森的家書上寫著俊林叔祖正在駐軍西平與敵相持,陳使君馳趁狄道,夏侯霸坐鎮金城,從地圖上看三人所在已將亂飛的蚊蠅困死在西平,隴西二郡。
但是夏侯獻氣極發笑,大罵道:“夏侯霸都督雍涼,為二州之帥,豈可因小失大,罔顧大局!”
隨後立即起草文書,讓皇帝蓋章,任命少府王肅使持節守關中,行都督督軍,督關中諸軍事,加鎮西將軍銜,又將白馬將軍王鬆派過去協助。
就在夏侯獻憂心忡忡的時候,雍涼局勢變化那叫一個快。
先是薑維奇襲西平郡,太守郭修不戰而降:再是涼州刺史夏侯儒領兵趕至,任務從擊退敵軍改為收複失地,見賊兵重,不敢托大,退至城外二十裡紮營相持。
薑維思之,欲率軍東向,又恐夏侯儒追之,踱步而走,命人一日三次,一連三日對魏軍營寨叫罵,涼州魏軍諸將不堪受辱怒而請戰,受高反折磨的夏侯儒壓而不發。
兩軍對峙第三日夜,薑維留兩千輔兵於西平虛張聲勢,繼續命人按慣例叫罵,自己領其餘諸軍走山中小道,打算炮製舊法,再次奇襲狄道,意圖切斷雍涼二州。
曹魏方向上,夏侯儒自涼州出發,次日夜間信使奔至長安,夏侯霸請陳泰來議。
二人長談許久,皆以為薑維此獠乃魏之大敵,當除之。但當二人言即漢中費禕,陳泰表達了憂慮,夏侯霸卻是十分輕視。
“逆蜀大將軍毫無進取之心,玄伯不必憂慮。此番國內遭變,他國凡有大誌有才乾者如諸葛恪早已儘起國內之兵揮師北上。
“而那費禕與往常一樣僅撥薑維兵萬餘,此等心氣不過顧家之犬耳,又何須在意!”
夏侯霸說出此番言論不止輕視,還有些驕狂。陳泰不能理解,但誰讓他是上司呢,隻得喚來京兆尹石苞吩咐其多加關注漢中方向。
次日清晨,夏侯霸與陳泰各領軍自長安出征,夏侯霸帶兵三萬走北路,過金城於夏侯俊林彙合,奪回西平郡。
而陳泰率眾兩萬過狄道,駐枹罕,再度安撫當地的羌胡。數日後,陳泰至狄道,下令紮營,晚間徐質部碰上張翼的蜀軍,兩軍交火。
徐質得報,大?,急忙披甲,並傳令親衛快馬加鞭告知陳刺史,隨後手持利斧帶隊與蜀軍廝殺,蜀軍是疲弊之卒,魏軍則被打得措手不及,雙方距離崩盤就看誰先泄氣。
戰爭打得就是一個速度,蜀軍矮小的滇馬終究比魏軍的西涼大馬慢了數分。
陳泰聞訊戰事,當即下令諸將加固營寨,命張雄點騎卒七百餘,又寫信一封讓心腹快馬送至夏侯霸處。然後披甲上馬,張雄言此行危險,將軍著鎧為好。
陳泰否了其提議,下令全軍出發。
另一邊,薑維也收到了張翼與魏軍交戰的軍報,眾將皆請願支援張尚書,薑維思之再三,命偏將軍氐人苻健,牙門將句安領兩千人接應張翼敗兵。眾將不解,但依軍令行事。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