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淼正好也在,站在府門口遠遠向二人行禮。
王元姬大步走去,臉色很是不好,隻看了兒子一眼便進了府。
夏侯淼看著向他走來的父親,一臉疑惑地問:“阿母這是?”
“你阿母累了,不用操心。”
父子二人向府內走去,路上夏侯獻向兒子問道:“今日做的如何?”
近來夏侯獻漸漸讓長子開始接觸相府事務,但兵權這塊暫時是不給的。
而且除了鄧艾是他有意讓夏侯文浩親近以外,不準有意結交邊將,這一點夏侯獻給過兒子暗示,兒子是個聰明人,一定懂他的意思。
再親近的人,心裡也要設一道底線。
“兒臣聽取諸公建議結合自身判斷,三省六部等主官任命基本擇選完畢,現階段各部應該能有效的運轉下去。”
“嗯。”夏侯獻應道。
“隻是”夏侯淼臉色凝重了幾分,又道:
“現在遇到的問題是,主官的素質尚可,畢竟能做各省尚書等職的至少都是有些政績的人,但下麵的屬官、文吏的素質便是參差不齊了。”
“晉陽王氏有個叫王豫之的人,鄉品定了個中上二品,起家就是兵部侍郎的屬官此人雖說沒什麼劣跡,卻也沒什麼才能,辦事拖拖拉拉,效率低下,李侍郎對此頗有微詞。”
“而民部的劉侍郎說,他底下的一個文吏才德兼備,為人謙遜,辦事也麻利。但出身寒微,鄉品差點連下下九品都沒能評上。”
“本身這樣的鄉評最到縣裡做吏,同僚們都看不起他,若非是劉侍郎執意要用,早就被擠兌走了。”
聽完兒子的彙報,夏侯獻若有所思。
九品中正製才發展了三十年就已經逐漸淪為世族的玩具,長此以往下去,大魏官場將滿是蛀蟲。
然而,此番梁國內部的官職改革已經是非常大的變動,儘管暫時沒遇到明麵上的阻力,但隨著時間的發酵定然會有風波。
目前來說隻能先把框架搭好,在太學科考之路未完善之前,選官的主要方式仍要以九品中正製為主。
這沒辦法,這是世家的根,種樹易,拔根難。
再者說,處於這個時代,執政者最好是製衡而非連根拔起。
“太學改革之事,文浩多多留心。”
夏侯獻給出建議:“另外禦史台要加大官員審查力度,德不配位者,家世勿論,儘可彈劾。”
“唯。”
“相國。”這時賈充從那邊快步走來。
到了近前,他又對夏侯淼行禮道:“見過五官中郎將。”
“賈公。”夏侯淼簡單回禮,向阿父示意後轉身離去。
等人走遠,賈充鬼鬼祟祟地說道:“相國,您最近在廣選良家女入宮,臣這裡倒有一個合適的人選。”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