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時,天子儀仗及其隨行軍隊出洛陽城。
卯時,渡過洛水。
夏侯獻曾不止一次來到這洛水之畔,但今日他卻掀開車簾,靜靜眺望了一陣。
它隻是平平無奇的一條河流,沒有了今日的“洛水之誓”,或許後世不會有許多人記得它的名字。
巳時,一行人出伊闕關(今洛陽龍門石窟)。
預計在酉時便能抵達高平陵(今汝陽縣大安鄉)。
按照計劃,天子和所有隨駕人員都須在祭拜完畢後,在陵外休息一夜再返回洛陽。
日頭西垂,天子儀仗終於抵達了萬安山,高平陵便坐落在山腳下的一處台地。
陵寢坐東朝西,四四方方,周圍以夯土圍牆,正門外常駐有士兵把守。
天子儀仗到了陵宮門口,士兵們紛紛跪拜,行大禮。
天子曹啟在李禪的攙扶下走出車輦,隨行的諸位將軍紛紛下馬。
夏侯獻也離開車駕,和天子一同進入帝陵。
皇家祭拜禮儀是繁瑣且莊嚴的。
夏侯獻一路上都沒怎麼開口說話,但心裡忍不住想起些往事。
說來也是有趣。
當年曹丕駕崩後,剛剛繼位的曹叡竟然死活不願為曹丕送葬。
這傳出去,一個不孝的罪名就要扣在曹叡頭上了。
群臣怎麼勸都不行。
後來實在沒辦法,逼得曹真、陳群和王朗等人以天氣炎熱為由,固諫曹叡不必親送。
幾人自己背上黑鍋,算是當作曹叡的遮羞布。
曹叡對曹丕的身後事十分冷漠,但自己倒是很注重這些。
他不僅在生前就給自己定好了諡號,還在臨終前把自己死後的祭拜之事都定好了。
每年一小祭,每五年一大祭。
而今日,正好是曹叡駕崩的第十年。
祭拜儀式結束後,眾人都依次向行營而去。
來的時候眾人都繃得緊緊的,幾乎不怎麼互相攀談。
但祭拜一結束就變得隨意多了,比如曹爽就在跟他幾個弟弟聊今夜該吃點什麼。
不一會兒,曹爽問弟弟:“昭叔,你可還記得此處?”
曹羲環顧四周,輕輕搖頭:“弟是一次來高平陵吧。”
“萬安山啊,你沒來過?”曹爽說,“我十幾歲那會兒,文皇帝經常來這萬安山打獵,那時阿父把咱幾個都帶著的。”
說著,他也看了看周圍,回憶道:“這裡除了冬季以外,其餘季節林木繁茂,溪水縱橫,飛禽走獸數不勝數,可謂是個遊獵的好地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