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元二年,二月。
春風化雨,紛紛揚揚。
夏侯獻在江陵隻待了三日便率中軍前往監利。
此時王濬請求製造的竹筏基本已經完工,夏侯獻在檢閱水軍後,沒有過多乾涉王基下階段的戰略布置。
次日,魏國水軍按照計劃將長十餘丈,大數十圍的木筏置於船前開路。
朱績按照既定部署阻止攔截,而魏軍這邊則兵分三路,兩岸的步軍負責強攻吳軍投石車陣,以掩護水軍正麵突破。
王濬的計策確實不錯,但吳軍的鐵索質量也實在令人堪憂。
遇火一熔就斷,不知這其中是否有官員吃了回扣。
但朱績從來沒有押寶鐵索橫江的戰術,他早就做好了與魏軍水中激戰的準備。
兩岸的陸地上霧氣稀薄,江麵也縈繞著淡淡的水汽。
上遊傳來持續的鑼鼓聲,樓上爵室上的甲士拚命揮旗傳遞“敵襲”的情報。
“都督!”
一甲士衝進船艙,還未開口,朱績卻按住劍,“傳令擂鼓,全軍備戰!”
說罷,朱績登上飛廬層,扶著女牆向北麵的江岸看去。
穿過朦朧的水霧露出身影,至少二百餘艘的大小戰船,幾乎鋪滿江麵,浩浩蕩蕩,滿帆而來。
縱使朱績有多年的水戰經驗也鮮有見過這樣的場麵,畢竟他以前與魏國的交戰多半都是在江北。
那時候吳軍仗著船多,遊刃有餘,可現在看到魏國短短幾年就組建了一支實力不俗的船隊,心歎:吳國休矣。
其實在魏國奪取南郡西陵之後,這樣的結局是不可不免的,但朱績沒想到,這一天會來得如此之快。
收起悲觀情緒,朱績握緊佩劍,全神貫注。
吳軍樓船上的大鼓齊鳴,聲音從四麵八方響起。
船陣前部,一艘艘戰船迅速出陣迎擊。
沒過多久,魏軍前鋒的艨艟迎頭衝了過來,雙方眼看就要接陣。
砰得一聲,帶著撞角的艨艟驟然撞上吳軍的最前麵的戰船。
隨即,魏軍鬥艦上的響起刺耳的弓弦聲,裹著木炭和桐油的長弩劃過天空,甲板上的弓弩手也齊齊拋射火箭。
帶著火焰的箭矢正好射中船帆,劇烈的撞擊使得吳軍戰船的桅杆搖搖欲墜。
緊接著,轟得一聲巨響,船帆應聲折斷,狠狠得砸在甲板上,隨即燃起了火苗。
火焰頃刻間四散蔓延,船上被引燃的吳兵痛哭大叫,像下餃子一樣跳出滾滾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