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祥這幾年混得風生水起。
琅琊王氏在如今的魏國朝野主要有兩脈。
一脈是前幽州刺史王雄。
然而其子王渾因參與毋丘儉之亂,被罷去官職,不巧去年鬱鬱而終。
王渾之子王戎年歲尚小,故而琅琊王氏混得相對較好的一脈便是王祥這一支。
王祥曆任溫縣令、河南尹,如今官至九卿之一的大司農。
在他看來,年號的選擇要去迎合帝王的心意。
梁王自出仕以來南征北戰二十多年,是憑借著厚實的軍功才一步步走到今天。
梁王稱帝後的期許是什麼?
享樂?
肯定不是。
宗室們默認了,士族們妥協了,可大家都不提不代表這件事不存在——梁王是篡位。
所以梁王隻有開創更大的基業,做到前代君王都沒能做到的事,才能儘可能地減少負麵的聲音,才能真正坐穩那個位子。
那麼年號還用想嗎?
自然是要用以統一天下為寓意的年號。
“年號代表著帝王對未來的期許,擇之應當慎重。”
王祥捋須道:“【昭】有彰明、顯揚之寓,【武】乃強軍之意。二字組合起來便是彰明武德、威震四方。”
聞言,夏侯獻眼前一亮。
老登的這個思路確實符合他的心意。
隻聽王祥繼續說道:“時年高祖開國,建立基業。劉備則於成都稱帝,建立偽漢政權,年號乃是【章武】二字。”
“不提成敗,隻道二字寓意。【章武】有彰顯武力,統一四海,恢複漢室江山之期許,是個不錯的年號。”
“當然了,【大統】、【開平】亦有平九州大統,開天下太平等意,老臣在此隻是給出建議,具體如何選擇全憑大王心意。”
聽完,夏侯獻不得不對這老登高看一眼。
曆史上這位大魏忠臣抱著曹髦的屍體嚎啕大哭,之後不久升任司空。
沒幾把刷子必然是不行的。
此人很善於洞察上位者的心思,平日裡又不刻意迎合,隻在關鍵的時刻出謀劃策一番,便能得到上位者的好感。
家世、名望、資曆俱有,底線還這麼靈活,想不進步都難。
然而,老登思路是對了,但他給的這幾個選擇卻還差點意思。
【大統】,曆史上西魏元寶炬用過,但他是個傀儡。
【開平】,後梁太祖朱溫的開國年號,下場嘛......
【昭武】聽起來不錯,寓意也好。但這是吳三桂偽周的國號,他隻當了五個月的皇帝。
儘管在三位大儒看來,這些年號都沒毛病呀,可對於夏侯獻一個過來人來說,選這些心裡會覺得膈應。
其實,夏侯獻不太想用後世有名君主的年號。
【武德】【貞觀】也好,【洪武】【永樂】也罷。
這些年號確實不錯,但它們的出現實際上是符合當時的時代背景,同時在位之君在曆史上有濃墨重彩的表現,這才使得這些年號變得名氣響亮。
相比於用彆人的,夏侯獻還是想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年號。
“【承武】如何?”他看向幾位大儒。
此言一出,在場三人都明白了夏侯獻的心意,看來“武”這個字是少不了的。
他們各自思索起來。
“承”有承上啟下,承繼家業等雙重含義,“武”既有尚武之意,同時也暗指太祖武皇帝。
梁王乃是武皇帝之外孫,承繼魏武之家業和......遺風?
這竟然還有種政治“遮羞布”的色彩。
“可。”王肅捋須想了想,隨後點頭說道。
鄭小同不置可否,默默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