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9章薑維撤軍,夏侯西巡
牛頭山山道上,一支漢軍運糧隊正緩緩前行。
隊伍裡,“木牛流馬”嘎吱嘎吱的聲響在山穀間回蕩。
這些“木牛流馬”,雖為諸葛丞相巧思所製,可在這等惡劣路況下,民夫們也是儘顯疲態。
北風呼嘯,十月的隴西進入深秋,晝夜溫差很大。
運糧隊隻有白天前行,到了夜裡不得不停下休整。
可惜天公不作美,夜裡又下了一場雨,雨勢不大但很持久,直到第二日清晨還未停歇。
但運糧隊沒得選擇,隻能繼續上路。軍糧延期的話,負責運糧的主官就要遭殃。
迫於這樣的壓力,運糧官隻能不斷給輔兵和民夫們施壓。
“磨蹭什麼!?怎麼不走了?”一名軍官握著刀柄走來,凶巴巴地瞪著他們。
眼前是一老一少,隻見少年郎哀求道:“軍侯,我大父年事已高,今年已五十有二,容休息一二?”
軍侯看了一眼老者,胡須花白,骨瘦嶙峋。
他曾去過一次成都,有幸見到過一位廟堂高官,據說那人也五十餘歲,卻頗有神采,跟麵前這垂死之人完全不同。
“他是你大父?”軍侯有些奇怪,約摸著這少年隻有十二、三歲,不禁問道:“你家阿父呢?”
“死了。”坐在泥地裡的老者忽然開口,嗓音沙啞,眼神很是悲傷,“去年被募為陰平郡兵,隨郡守北上後就沒回來。”
軍侯心有觸動,卻不言語。
少年接著說道:“我大父此番前線返程後幾乎沒有歇息,便又從遝中運糧至此,身體實在吃不消。”
“還望軍侯體諒....”
“我體諒你,誰體諒我?”
他的沒說完,那軍侯直接打斷了他:“糧期延誤三日,杖刑三十。延誤五日,杖刑五十還要罷官。延誤十日以上,直接斬殺。我找誰說理去?”
“罷了罷了,我乾嘛與你這小娃兒說這些?”
軍侯擺擺手,指著胡子花白的老者,對少年道:“自己想辦法,他若體力不支,他的那一份就由你來承擔,總之糧期不能延誤。”
“軍侯...”少年還要說些什麼,那軍官便大步離去,耳邊隻傳來幾名士兵的催促的聲音。
忽然,隊伍前頭傳來民夫的喊叫。
“左輪!左輪卡死了!”
那人的布履陷進泥漿裡,腐葉的腥氣直往鼻孔裡鑽。
他伸手去扶糧車轅木,掌心觸到被雨水泡發的木紋,竟摳下一把濕漉漉的木屑。
“怎麼回事?”幾名士兵踏著泥漿跑了過去。
.....
數日後,這批軍糧貼著最後期限抵達了臨洮。
軍士們看著滿滿當當的糧食,心裡多了幾分安全感,卻鮮有人關心運糧人在途中是怎樣的辛苦。
縣寺內,薑維聽完主簿的彙報,不禁眉頭一皺:“從漢中運糧消耗甚巨,如今存糧雖尚且充裕,可一旦進入戰時,這樣的運糧效率定然不行。”
他來回踱步,忽然聽得堂外一道聲音傳來。
“衛將軍,漢中的信使到了。”
“快請。”
最近薑維給在漢中的費禕上疏兩道提案,一是魏狄道長李簡見漢軍占據臨洮,幾乎與狄道接壤,遂再次寫密信願意開城歸順大漢。
狄道是隴西南北官道上的重要支點,若是跟臨洮連成一片,隴西郡便會被一分為二,那麼魏軍在隴西的影響力會越來越弱。
故而他建議接受李簡的歸順,派兵前去接管狄道。
第二道提案則是在遝中屯田。以前遝中是有屯田的,但並不被重視導致開墾不足,難以支撐上萬大軍長期的糧草供應。
不多時,使者來了,自報家門道:“大將軍府從事,文立,拜見衛將軍。”
“文君,大將軍同意了嗎?”薑維看著這個年輕人問道,語氣有些焦急。
文立搖頭道:“費公之意,勿要輕動。”
薑維臉色微微一沉,對此他早有心理準備,雖心中不甘,卻表現的相對平靜。
“那遝中屯田之事呢?”薑維又問。
“這個提案大將軍他同意了。”文立道,“不過,衛將軍須率軍回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