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府兵與查戶
宜陽,洛陽的西大門。
數百年前秦軍出關,動不動就攻宜陽。
從洛陽西行走的是崤函道,此道又分南北兩道。
北道沿著黃河南岸,但通行條件不佳,非常難走。
南道便是這條沿著洛水而行的穀道,雖然會有些許繞路,但通行條件要比北道好得多。
宜陽縣外,高大如樓閣般的寶船停靠在洛水北畔。
岸邊,旌旗飛舞,甲士如林。
夏侯獻站在船頭,望著岸邊古樸的縣城。
此番天子西巡的第一站便是宜陽伏波府。
軍府的命名倒沒有特彆的講究,後世西魏、北周時期喚“儀同府”,亦稱“儀同三司府”。
隋初改驃騎府,末年改鷹揚府。
唐建國後經過幾次改名改製,最終為折衝府。
其實這些基本以將軍號命名,真要說大魏這個有什麼花頭,蓋因夏侯獻的第一個將軍號是伏波將軍,遂將兵府命名為伏波府而已。
“阿馥。”
“臣在。”時年二十二歲的曹馥拱手道。
他是故驃騎將軍曹洪幼子,現任虎賁郎、天子侍衛,由虎賁中郎將夏侯績統領。
論輩分,夏侯獻還要管這年輕的曹馥叫叔父。但顯然叫不出口,彼此都沒這個臉,以君臣相稱就挺好。
“你覺得以後宿衛軍從軍府中抽調兵員,如何?”夏侯獻問道。
曹馥是個很好學的人,這一路上夏侯獻給曹馥大致講了講府兵的概念,年輕人思考了很多。
他目前擔任著武職並不意味著他是個隻懂廝殺的武夫。
時代不同了,宗室不能光出將才,也需要能治理天下的能臣。
“依臣之見,此非一朝一夕之事。首先訓練就是個問題,畢竟是屯民,農忙時根本得不到有效的訓練,戰力與以往脫產的募兵勢必差距不小。”
“嗯,這點朕認同。”夏侯獻反問道:“那麼好處呢?”
“省錢!”曹馥道。
這話言簡意賅,府兵自己種田自備軍械糧草,所謂自給自足,就算河南之地再多養個五六萬兵夏侯獻都帶不心疼的。
他輕笑一聲,繼而又問:“還有嗎?”
曹馥認真想了想,說道:“記得陛下說過,各府的伏波都尉隻管練兵,和府兵們並無統屬關係。”
“調兵隻有陛下、兵部、樞密院有權,統兵則需要陛下臨時指派大都督。”
“如此一來,無形中削弱了地方都督、刺史的兵權,讓陛下有一支隨時調動的軍隊。”
夏侯獻深以為意地點點頭,曹馥孺子可教也。
這算是加強皇權的手段之一,若是高平陵的曹爽有府兵的話,帶著曹芳振臂一呼,拉著洛陽周邊的府兵就殺回去了。
當然這隻是理想情況,實際操作會很有多變數,說不定曹爽還是不敢拚一把,隻想做富家翁。
“還有一點。”曹馥接著說道:“府兵存在的前提條件是授田,土地是非常能打動平民的。”
“以前的軍屯跟民屯賦稅差不多,卻要生活在邊境戰亂之地,隨時可能被拉上戰場當炮灰,軍屯兵的積極性定然不高。”
“但現在分了永業田,就算再少也是私產,積極性自然不同。而且生活在京畿之地的屯民很少被征發,又能輪換入京值守,說句美差也不為過。”
“另外,以前屯民因為賦稅重多有逃離,與其進塢堡、莊園給豪族們賣身也不願做官府的屯民。”
“但以後就不一定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搶著進入軍府。再怎麼樣也比去莊園裡當農奴強。”
聞言,夏侯獻帶著欣賞的目光看去。“阿馥做虎賁可惜了。”
曹馥恭謹道:“陛下過譽。”
“陛下,舷梯已安置完畢。”有甲士噔噔噔地跑上樓梯,稟道。
“知道了。”夏侯獻轉身走下飛廬層,對曹馥招手道:“隨朕下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