薑維暫不能決,留李衡在漢中多待了些時日,自己則向廟堂上疏請示。
與此同時,鄧艾離開洛陽,馬不停蹄地趕往秦州上任。
不同於以往出任的州郡,秦州是新設之州,鄧艾不得不儘快組建班底,以便州內政務得以順利進行。
好在秦國的範圍與秦州有一定重合,鄧艾到任後先向朝廷申請,從秦國官吏中擇選刺史府官員。
按照慣例,彆駕從事一般由本地大族出任,而在秦州這個地方似乎並不難選擇。
於是乎,首任秦州彆駕便由天水人趙虞擔任。
此番,鄧艾再次深刻地感受到大族在當地有著多麼大的能量,自趙虞上任之後,他便為鄧艾呼呼啦啦地舉薦了一票人才。
很快,治中從事、主簿、功曹從事、督郵、書佐等全部配置完畢,一套刺史府班底七八日就搭建完成。
雖說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是秦州本地人,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文吏你不用本地人能用誰?各州都是這麼辦的。
哪怕是在荊州、湘州,除了都督、刺史、太守之外,地方官吏不還是得用吳人。
然,鄧艾畢竟不是“單車刺史”,此番他轉鎮西將軍,都督秦州諸軍事,這意味著他還有一套軍府體係,而這些軍將他可很大程度上任用自己人。
說起來,此前陳泰由於在隴右吃了敗仗被貶為平西將軍。
自己乃新野寒素出身的,而對方則為潁川陳氏家主,如今在將軍號上壓了對方一頭,這讓他心中有些暗爽。
不過鄧艾對陳泰是欣賞的,其人確有領兵之才。
這日一早,鄧艾帶著三百騎離開上邽南下,決定巡視祁山道。
日出東方,馬蹄聲在木門道穀中響起。
鄧艾不時抬頭仰望,東西兩麵雄山對峙,壁立千仞,空穀一線,狀若天然門戶。
突然間他腦海中憑空浮現出一個場景,倘若此時山巔上有伏兵萬箭齊發,他必然凶多吉少。
但這念頭隻是一閃而過,此地為魏境,木門道以南尚有西縣、祁山堡、曆城鎮三道防線,若能在此被伏,簡直開玩笑。
“使君,過了前方的小道便進入西漢水流域了。”
石統右手牽著韁繩,左手緊緊握著一卷羊皮紙。
鄧艾下令隊伍止步,扭頭看向石統,說道:“石君竟知此處地理?”
石統抱拳,有些慚愧地說:“屬下昨日得知使君欲巡視邊關,故而找趙治中借來當地輿圖,以作參詳。”
怪不得鄧艾感覺今日石統無精打采,聽他這麼一說終於明白,原來這年輕人昨日用功了啊。
他對石苞這個老三第一印象不錯。
石仲容個老不正經,兒子倒蠻沉穩的。
交談間,耳邊傳來溪水潺潺之音,鄧艾轉頭看向那條溪水,從石統那接過地圖仔細對照了一番。
“這條河是稠泥河?”鄧艾問。
“應該是了。”石統答道,“峽穀中就隻有這麼一條河,但水量不大,全年大部分時間都無法承擔漕運。”
“對了,此河出了峽穀將會彙入西漢水。”石統又補充了一句。
鄧艾心中像是暗自記下了什麼,片刻後提了提韁繩,輕輕催動馬腹:“走吧。”
騎士們穿過小道,視線就豁然開闊起來。
這是一個三岔路口,隊伍的左手邊是鐵堂狹道,乃通往上邽的另一條峽穀。
右手邊便是寬闊的祁山道,它又稱隴西大道,一個“大”字足以說明一些事情。
石統望著大道,感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