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這一路的兵力大約在七萬左右。
除去荊州原本的駐軍,洛陽也有精銳出戰。
左衛軍兩千五、驍騎營四千、遊擊營三千五、步兵營三千、武衛營三千五、射聲營兩千五、積弩營二千五已經陸續動員南下。
同時荊州、豫州、襄州還征發了六萬丁壯。
由於有大江這一天然糧道存在,糧草物資轉運的壓力比關中小太多了,故而這一路能夠投入更多的兵力、節省更多的丁壯。
很顯然,此次伐蜀的主攻方向是巴東。
夏侯獻不惜把精銳的武衛、驍騎等營拉到荊州戰場,就是為了在突破永安、進入廣闊平坦的蜀地之後,保證正麵戰場的壓製,如此便能以摧枯拉朽之勢進軍成都。
反觀關中就沒那麼容易,突破陽安關後,還有白水關、葭萌關、劍門關、綿竹關、涪城在等著魏軍。
縱觀曆史,鄧艾可以說是孤例,正常情況下都要一關關地打下去,除非每一關都有人投降,或者諸葛瞻附身。
“荀卿。”
“臣在。”迎著天子的目光,散騎常侍荀霬出列應道。
“朕拜卿為車騎將軍軍師,前去襄陽持節監軍,即日啟程,不得有誤。”
“臣遵旨。”
夏侯獻看荀霬的眼神透露幾分慈愛,他心中常把對方當做假子看待,但荀霬本人卻渾然不知。
荀霬的兄長荀甝年初病逝,年僅三十歲。
可惜了。
荀霬此人通兵略、能領兵,夏侯獻念在安陽公主就剩這麼一個兒子,決定重用他,命他去監督王昶。
魏國都督幕府的軍師素來由廟堂指派,本質上有監督都督的職責,和監軍類似。
在都督不能履職或有不軌之舉事,軍師可向朝廷舉報,不得已時甚至可直接代行都督事。
譬如魏明帝時期,趙儼曾任征東將軍曹休)軍師,辛毗任大將軍司馬懿)軍師。
此番荀霬任車騎軍師是一種曆練,也是天子對他的信任。
是的,伐蜀除了之前那兩路還有一路偏師。
即,鎮守襄陽的車騎將軍王昶率襄州軍沿漢水而上,從東三郡進逼漢中。
人不多,戰輔兵一萬五,加丁壯三萬餘。
當年曹真伐蜀時,司馬懿走的就是這條路。
隻不過我們的仲達公很有意思。
作為統帥時,他重拳出擊、雷厲風行。
作為偏師時,他如履薄冰、謹小慎微。
助曹真伐蜀,他就象征性打下一個縣,然後遇雨,班師。
說他故意坑曹真倒不至於,隻能說他心機深沉,隻做對自己有利的事。
夏侯獻現在對王昶的感覺,有點當年曹叡對司馬懿的感覺了。
二人有共同特點——出身世家大族,幾朝老臣,文治武功都不錯,兒子們也挺優秀。
最主要是為人低調,讓人壓根挑不出什麼毛病。
調回洛陽養老?
廟堂職位一個蘿卜一個坑,老登們一個比一個能活,暫時沒有王昶的位子。
而且夏侯獻也不想讓他接觸廟堂核心權力,一個有軍功又有廟堂威望的世家老臣,對自己的後繼之君是個威脅。
夏侯獻不是神仙,不知自己的壽數幾何,謹慎些總沒有錯,不如就扔在外麵,卒於任上吧。
同理,揚州的郭淮也是一樣。
伐蜀大體的安排就是這樣了。
雍、涼方麵雖說會分多路入蜀,但大體上還是被視為一路大軍。
此番三路大軍合計戰輔兵十四萬餘,算上負責後勤的丁壯,號稱三十萬大軍,規模不可謂不龐大。
就在夏侯獻跟幾位監軍再次囑咐一些細節時,鐘會卻顯得有些心不在焉。
他雙手交叉藏在袖口裡,左右兩根食指在不停地打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