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倉道又稱故道,《辭海》中有雲:“劉邦自漢中由故道出、還定三秦”。
曆史上劉邦的“暗渡陳倉”,正是走得這條山道。
同時它還有另外一個彆稱——嘉陵道,不過這個時候嘉陵江上遊北段,被稱為故道水。
魏軍出散關後,一路行軍非常快。
有水運之便,身後又是糧屯重地陳倉城,故而不用為糧草擔憂。
原本這條水路是與漢水是一脈的,是為古漢水。
而在前漢時期武都的一場大地震中,河道被阻,這一段彙入嘉陵江,另一段則是如今的西漢水。
也就說,這水路無法從陳倉直指漢中。
諸葛亮第二次北伐曾走陳倉道,意在突襲。
但其軍事意圖被曹真猜到,早早派郝昭嚴防死守,最終諸葛亮隻能無功而返。
呃...其實蜀軍在撤退的時候伏殺了王雙。
但對魏國而言,這麼一個沒身份沒背景的武將,死了就死了。
那時曹叡並不在意。
由於魏蜀兩國多年的拉鋸,陳倉道一帶的漢民已經非常稀少了,從散關出發一路上看不到人煙,蜀國也隻是在河池縣內有些許百姓和駐軍。
不過,山裡卻住著不少氐族人。
河池縣又稱仇池縣,山中有平田頃,號百頃,白馬氐楊氏據之,酋長楊千萬自稱百頃氐王。
昔年馬超據漢陽,楊千萬起兵響應,後為夏侯淵所敗。
次年又被夏侯淵在討伐韓遂時順手擊敗,終降。
不過在武都被蜀軍占去後,魏國便失去了對他們的控製。
....
李密氣喘籲籲地登上仇池山,身後是數名護衛。
說實話,楊氏並未是歸附蜀漢的部落,這些年雙方隻是維持著微妙的平衡。
而今大敵壓境,楊氏到底是何種心思,真不好說。
“貴使,請。”
一名氐族士兵將李密帶到一間土屋前。
這裡的生活氣息濃鬱,比起外麵的亂世,仿佛一片淨土。
李密環視了一下,並沒看到多少人,不過他心裡知道,隻要楊千萬想,他隨時可以召集數千,乃至上萬人為他征戰。
收起心思,李密跟著那胡兵走進去。
屋裡窗戶不大,全靠燭火撐起亮光。
李密瞧見坐榻上坐著一大漢,約莫著五十來歲,他的下方則是站著一個三十多歲的男人和一個不到二十歲的少年。
李密隨即拱手:“漢衛將軍主簿李密,見過氐王。”
“貴使請坐。”楊千萬抬手一指,那邊是一張早已準備好的小胡床。
“多謝。”
楊氏可不是小部落,到楊千萬這裡已是第三任酋長了。
要知道,一個胡人部落並非全是一姓,裡麵不乏有氐人貴姓和眾多雜胡小姓,每一代酋長或多或少伴隨著腥風血雨。
而楊氏卻能嫡傳三代,依舊做這個部落的主人,可見其在本地的威望和實力。
“貴使,是為魏人之事而來吧?”
沒等李密開口,坐榻上的楊千萬率先問道。
“正是。”
李密心中一定,大家都是聰明人,不如就敞開了談。
楊千萬嗬嗬笑道:“衛將軍高看我楊某了。如今魏國大兵壓境,漢國精兵都要避其鋒芒,何況我這小小部落?”
“氐王所言極是。”李密道,“在下不敢在您麵前誇海口,此次前來隻是為氐王陳述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