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辨城頭,士兵背靠著女牆聽著城下的動靜,臉上沒有太多精氣神。
循著聲音,這邊很快聚集了一些人。
剛剛搬運物資登上城頭的民夫們,也忍不住走到女牆邊向外張望。
其中一個瘦弱的民夫豎起耳朵聽了一陣,沒大聽清楚,於是隨口對一個席地而坐的士兵問道:“城下那人都說了些什麼啊?”
士兵道:“那廝在說,今日起無論是兵還是民,魏軍對之前的抵抗皆既往不咎,勸城中軍民早日投降呢。”
“這什麼意思?”
“什麼什麼意思?”士兵有些納悶,我說得難道還不明白?
“呃....”民夫斟酌了下措辭,“我是想問,什麼叫‘無論是兵還是民’?”
“話說,我們隻是被你們當兵的強拉過來守城的,魏軍就算破城,也不會為難我們這樣的人吧?”
士兵抬眼打量著他,發現這是個十五六歲的少年。
嗬,難怪如此。
武都太平十幾年了,在和平中長大的一輩人,當然不知道魏軍的殘忍!
“這麼跟你說吧。”士兵坐直身子,雲淡風輕地說道:“魏軍有個傳統,叫圍而不赦。破城後,管你是兵還是民,儘數屠戮。”
“啊?這這這....”少年民夫滿臉驚恐,“魏軍不是號稱王師嗎?這哪裡是什麼王師?簡直是獸兵啊!”
“可不是嘛。”
士兵說完,長歎一聲。
不過很遺憾,他其實陷入了信息繭房。
這個時代消息的傳遞不發達,有些事情即便過去了很多年,但你不去主動打聽,可能一輩子都不會知曉。
尤其是像他這樣的底層士兵。
事實上,自魏公國正式建立以來,曹氏對於屠城這種事就漸漸收斂了。
畢竟從割據軍閥進化為有名有份的諸侯王國,就要開始注意政治影響了。
當年曹操之所以這麼做,八成為了初創團隊的生存考慮。
曹操從四麵樹敵的兗州起家當真不容易,尤其是在經曆了兗州之亂後,他開始痛定思痛。
要還像以前那般一座座堅城攻下去,早晚給自己老本打沒。
之後的文帝、明帝兩朝,對外戰爭相對不頻繁,即便有叛亂發生,大多也隻是誅殺首惡。
當年公孫淵上躥下跳,被圍城後又殊死抵抗。
破城後,時任征北大將軍的夏侯獻也並沒有對襄平進行洗城。
曹叡雖然恨透了公孫淵,但他事後還是在心裡感謝奉明,因為奉明替他這個天子保持著克製。
遼東那個地方若是一屠,往後的百年漢人都不會繁盛了。
當然,屠城是一回事,赦免罪民則是另外一回事。
這個選擇權在主將手中。
不得不說,眼前的誘惑是巨大的。
士兵和民府默然不語,顯然各有各的心思。
另一邊,城南城牆。
“那不是大王嗎?還有少主!”
“大王為何在魏軍那裡?”
“哼!昨夜我說大王棄我們而去,你們有人還不信,現在怎樣?”
“可大王現在不是在救我們嗎?魏軍說了降而不罪!”
“或許大王隻是事出從權。”
“好像也對啊。”
“先閉嘴,大王好像又說什麼了。”
幾人豎著耳朵聽了一陣,忽然有人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