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前,夏侯霸用陳泰之計,分兵兩路突襲廣石關。
廣石關雖然叫“關”,實則隻是一處簡易的軍事據點,其防禦屬性要比武興這種依靠地勢而修的關隘有不小差距。
畢竟自曹劉漢中之戰後,此處的重要性一降再降。
所以在魏軍突然出現時,句安直接就降了。
句安是識時務的。
歸正後,他當即獻上陳倉道一帶的蜀軍布防圖,並透露了一些關鍵情報。
夏侯霸和陳泰發現,武興關的南麵即便不如北麵那麼堅固,但也有城牆和護城河,不算特彆好打。
由於害怕陽安關攻陷的消息已被武興關守將探得,而提前做好防禦部署,監軍荀霬獻上一策——讓士兵換上蜀軍衣服,詐開城門。
夏侯霸覺得可以一試,詐不開再攻就是了唄。
結果就發生了眼前的一幕。
一念之差,李韶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了代價。
城外的“漢軍”幾乎沒給守軍反應時間,瞬間一擁而入,乾淨利落地控製了城池。
這哪裡是敗軍啊?
直到被五花大綁送到句安麵前時,李韶才發覺眼前的“漢軍”士兵雖然穿著漢軍的軍服,卻是操著一口雍涼口音。
準確來說是安定話,隻見一彪形大漢闊步走到句安身邊,隨即攀談起來。
“胡將軍,此處順著西漢水南下約150裡,便是陽安關了。”
“陽....陽安關?”胡奮懷疑自己幻聽了。
句安連忙反應過來,解釋道:
“漢....蜀軍內部一般是這麼叫的。陳倉道上的那個是以前的陽平關,現在叫陽安口。而金牛道和西漢水處的叫陽安關,或者直接叫關城。”
聞言,胡奮捋著胡須琢磨起來。
這就是天下分裂時間久了的壞處了,他國的某些地名經常改來改去,而作為一個外國人,胡奮還是習慣性用漢末魏初的叫法。
比如陽安關不僅改了實7際的位置,還起了個更為直接的名字——關城。
而白水關蜀人稱為“關頭”,昔年法正曾對劉備說:“魚腹、關頭實為益州禍福之門”。
魚腹是永安,關頭則是白水關。
“這下就說得通了。”胡奮忽然自顧自地嘀咕一句。
句安卻是不解:“什麼說得通?”
胡奮搖頭道:“沒什麼。”
他今年雖然隻有三十歲,但早在十六歲那年他便以一介白身的身份跟隨當今天子遠征遼東,後又在軍中摸爬滾打十餘年,作戰經驗是相當豐富的。
之前在輕鬆攻克陽安關的時候,胡奮便產生了疑惑:為何蜀軍在這樣緊要關隘的防禦如此薄弱?
而前幾日休整的時候,他在研究地圖時又多了新的疑問。
如果蜀軍的防禦重心放在陽安關原址)上,該如何抵擋來自武都的軍隊?
鄧艾若是攻下武都再克武興,便可順著西漢水一路南下直抵葭萌關,根本不用理會漢中。
這未免讓敵軍插入得太深了吧。
按理說應當在金牛道和西漢水設有一座關卡,如此才能同時擋住漢中、武都兩個方向的敵軍。
所以,句安口中的這座關城才是入蜀的關鍵,那裡必然會遭遇蜀軍的頑強抵抗,絕不會像之前那麼輕鬆。
至於白水關不是他們這一路軍要考慮的,那座防的是陰平方向。
胡奮揉了揉太陽穴,發覺真正的硬仗才剛剛開始,念及於此他轉頭看向句安,勉勵道:
“征西將軍已向天子上表,表你為冠軍將軍。好好表現,若還能建功,我料想天子是不會吝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