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道上,一支近萬人的軍隊正在著急趕路。
看著士兵們一臉疲憊的樣子,胡濟很懷疑他們到了戰場能有太多戰力,不過沒辦法,軍令如山,他顧不得其他。
半月前他開始從武興關“折返跑”,薑維寫信請他去增援陰平橋頭,而薑維本人要做什麼,具體細節沒在信裡講,隻說了個大概,似乎要在敵軍身後做文章。
陰平橋頭位於羌水和白水的交彙處,乃武都方向南下進軍與運糧的必經之路。
胡濟大概猜到,這是要把魏軍放進來,關門打狗。
計策是好計策,可未免太折騰人了。
要知道橋頭穀在地圖上看著不遠,但實際中間隔著崇山峻嶺。
正常從金牛道通往橋頭的路線,在地圖上看是個“v”字型,字的底部就是漢壽城。
等於說,胡濟帶著大軍溜了一圈又回來了!
期間他曾給薑維多次去信,詢問是否還按預定計劃?薑維回信:如故。
於是乎,胡濟現在正哼哧哼哧地向白水關而去,目前還有大約一百裡路,三、四天就能到,而過了白水關再往西走五十裡,就是橋頭穀了。
然而當天下午,他又收到薑維的信,信中叫他不必再去橋頭,速速前往白水關與自己彙合。
胡濟再一次被氣得吹胡子。
不過比起被“戲耍”,信中強調的另一件事讓他更加不能淡定。
“陽安關丟了!?”
胡濟捏著信,一副不可置信的表情。
長子胡秀聞言也是一驚:“阿父,情報可真?”
“薑維親筆所書,豈能有假?”
雖然這一仗胡濟讓薑維折騰得夠嗆,但他沒有被氣糊塗。
他知道薑維的忠心,知道對方在儘可能想辦法拒賊,所以該趕的路,他一刻也沒耽誤。
可儘管如此,胡濟還是延期了,不過這不能怪他,換誰來都一樣。
自從武都撤軍以來,鄧艾軍就在薑維身後咬著。
鄧艾這路是魏國的偏師,隻有三萬多人,不像西路軍那般龐然大物。
故而帶著漢軍主力的薑維並不怯戰,有時還刻意放緩行軍速度,試圖利用地形優勢跟鄧艾打一場。
而薑維真實的目的,其實是要拖慢鄧艾行軍速度,等胡濟前來占住橋頭穀後,他便直接轉道陰平郡城,之後伺機從山中小道,繞後攻襲鄧艾後路。
當然他可以選擇先行占據橋頭,然後分兵繞後,但他手中隻有這麼三萬來人,怕不保險,所以還是很需要胡濟這股兵馬的。
起初,鄧艾沒有著急追趕,不緊不慢地跟著蜀軍。
後來他察覺到薑維在拖延時間,必是在等援軍,於是馬上尋求變化。
估計鄧艾怎麼也不會想到,薑維所等的援軍跟之前在武都等的援軍,竟是同一夥人。
鄧艾很快改變戰略,加速行軍,利用騎兵優勢,追上薑維便打。
一番交戰,漢軍死了幾百人,薑維不得已隻能退回陰平橋頭。
此處雖是隘口,卻守不了太久,因為蜀漢的資源有限,這一片區域的預算全都給了東邊的白水關。
薑維在橋頭又等了數日,胡濟仍未抵達,而就在這時,他終於得知陽安關失守的消息。
肝膽欲裂之下,他留下數百敢死隊留守橋頭,率軍退守白水關。
........
在跟薑維彙合已是五日後的事了,胡濟時至今日都不知道自己跑來跑的意義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