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中視頻開始播放:
“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強大文明或者強國,都有一條或者多條獨立的河流支撐。”
“像華夏的長江、黃河;阿三哥家的恒河;毛熊家的伏爾加河、頓河、”
“鷹醬家的密西西比河。”
“古巴比倫又被稱為兩河文明,正是依托了幼發拉底河與底格裡斯河。”
“因為水資源是重要的資源,特彆是在古代,甚至代表著生命線。”
“河流下遊,河水衝擊形成的平原,更是肥沃和豐收的代名詞。”
“以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為例,”
“尼羅河上遊是山地,水流很快,下遊平原,水流速度慢。”
“上遊攜帶的大量泥沙,淤積在了下遊的埃級境內。”
“形成了一條寬20公裡,長800公裡的衝擊平原。”
“而這個衝擊平原附近聚集了挨級差不多百分之90的人口。”
“一條強大的河流往往能夠有孕育出相應的文明。會被稱為母親河。”
“同樣的一條河流如果被多個國家擁有,特彆是在乾旱地區,往往會帶來無儘的爭端。”
“很幸運的是,華夏擁有了兩條母親河。”
“不幸的是,華夏的這兩條母親河都有點暴躁。”
——黃河:留兩個活口給咱宣揚威名。
長江:我直接梭哈來個大的,一個都彆想活!
——長江:不開心我就肘擊下華夏!
黃河:不肘擊華夏我就不開心!
大明位麵
永樂年間
朱棣開口說道:
“這倒也不奇怪。掐了水就是掌握了生殺大權。”
“什麼航運交通更是不在話下。”
“都是靠天吃飯,怎麼能沒點爭端?”
“當然解決爭端的方法也很簡單,把這條河兩岸的人都平了不就沒有爭端了?”
“華夏也不是一開始就占儘長江黃河的。”
“至於說暴躁,這流量大點不是很正常嗎?”
天幕中視頻繼續播放:
“然而同樣都是母親河,母親和母親之間也不是完全一樣的。”
“尼羅河應該就是標準的母親河。”
“平時會溫聲細語的滋潤大地,不給自己的孩子添麻煩。”
“當然偶然也會生氣,會發點小洪災。”
“她會在每年的7到10月進入汛期。”
“這時候她的水量會比平時多一些,然後淹沒兩岸的田地。”
“當洪水退去以後,人們便在淤積的泥土上種地。”
“由於汛期規律,尼羅河下遊的土地幾乎不用灌溉,”
“加上肥沃的淤泥,當地的糧食產量幾乎是那些靠天吃飯的地區的三到四倍。”
天幕下眾人:
“就是嘛,既然是母親河,就像母親一樣,哪有母親在家不發脾氣的?”
“就像咱們的...”
“等會!我剛才聽到了什麼?”
“定期泛濫?”
“汛期淹沒土地後去種地?還不用灌溉?”
“產量還是翻幾倍?”
這一刻,天幕下的人都仿佛見到了大家口中的彆人家的媽媽。
“這不是孕育文明,這是把飯直接塞文明的嘴裡啊。”
大清位麵
乾隆年間
正在正殿稱量黃河水的乾隆皇帝一口茶水噴在了案幾之上,
朝堂之上,原本緊張的氣氛被一種怪異的感覺所代替。
乾隆長歎道:
“都說黃河孕育了我華夏文明,可咱們這條母親河,怎麼就這麼不省心啊。”
“要是彆人家的母親河是那樣的。”
“那朕這些年治理黃河算什麼?”
大秦位麵
始皇帝看著天幕,眼中儘是意動的神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