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紂,商國滅亡,周朝取而代之,微子啟被封在商朝舊都商丘,國號為宋,爵位是公爵。
當時的爵位一共分為五個等級,最高等級是公爵,其後順次為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其中公爵隻能分封給前朝王室後裔和開國勳貴。
比如西周初期一共有八個公爵國,宋國、杞國、祝國、焦國、薊國、陳國、虢國、虞國。
焦國是炎帝的後裔、薊國則是黃帝的後裔、祝國是堯帝的後裔、陳國是舜的後裔、杞國則是大禹的後裔、宋國是商湯的後裔。
虞國和虢國比較特殊。
虞國分封的是周太王(周武王姬發的太爺爺)次子仲雍的曾孫虞仲。
虢國則是分封的周武王的兩個叔叔,也就是周文王的兩個弟弟虢仲和虢叔,虢仲封於製邑,建立東虢國,虢叔封於雍邑,建立西虢國。
虞國和虢國就是為周天子守大門的,替周天子東征西討,南征北戰。
也不知道是為了當時的輿論還是出於彆的目的,這些公國流傳出來的故事也是耐人尋味,比如杞國杞人憂天,宋國的揠苗助長,虞國的假道伐虢,反正就是給人一種不太聰明的感覺。
多說一句,後麵的諸侯國都是侯爵出身,按理說公爵的爵位更高,為什麼沒發展起來,答案很簡單,這些公爵多半都是前朝貴族,周天子也怕他們煽動民意起兵,所以分封的地方不說鳥不拉屎也差不了多少。虞國和虢國雖然是周王室貴族,封地也相對富庶一些,可他們替天子守國門,得在周天子眼皮子底下活動,說白了就是在周天子王畿之地外麵擠出兩塊地方分封給虞國和虢國,一切軍政事務還得聽周天子的擺布。
說回宋國,周天子能分封微子啟還得感謝微子啟的好大侄兒——武庚。
周武王滅商後,為了安撫商朝移民,封武庚管理商朝國都朝歌。
為了防止武庚叛亂,周武王在朝歌東部設立衛國,以管叔為衛王,西南部為鄘國,使蔡叔為鄘王,北麵為邶國,使霍叔為邶王,共同監視武庚。
周武王死後,年幼的周成王繼位,可周武王的弟弟周公還活著呢,周公也想當王呀,於是乎周公以輔佐周成王之名,行周王之權,不過周公是儒學奠基人,更是備受孔子的尊敬,所以周公稱王這段曆史被儒家給洗白了。
至於七年後周公為什麼把王位歸還給周成王,其中緣由也沒有史料記載,不過周成王是薑太公的外孫,薑太公在周朝的地位可以說是舉足輕重,咳嗽一聲,滿朝文武都得嘚瑟一下。
《韓非子》一書記載“周公服天子之冕,南麵而朝群臣,發號施令,常稱王命。大概意思是這樣:“周公穿著隻有天子才能穿的衣服,戴著隻有天子才能戴的帽子,麵對群臣發號施令。”,所以周公可以稱之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第一人。
周武王不是讓管叔、蔡叔、霍叔三人建國監視管理朝歌的武庚嘛,周公一稱王,這三個叔率先不乾了,於是乎他們聯合武庚作亂,想要推翻周公的統治,把王位歸還給成王。
有道是胳膊擰不過大腿,而且這三國加上朝歌也就能算得上一根中指,結果戰敗,武庚、管叔被處死,蔡叔被流放,霍叔遭貶斥。
為了安撫商朝遺民的情緒,周公把微子啟封在商朝舊都商丘,國號為宋,這便是宋國的開始。
周公給了微子啟一項十分特彆的恩惠,特準其用天子禮樂奉商朝宗祀,也就是說,宋國肯定有商王鼎。
喜歡關外盜墓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