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都是兩千多年的東西,在封閉的墓室中躺了千百年,出土見風容易腐蝕變形,在青銅器中放入避孕套,然後用打氣筒充氣,既能隔絕空氣,也能對青銅器的內壁起到一個支撐作用,還能在青銅器內部均勻塗抹上薄薄一層油。
是什麼油不重要,能起到隔絕空氣和水汽的作用就行,管它是不是什麼潤滑油呢,也不用管有沒有蘆薈精華。
萬把頭的技藝讓我瞠目結舌,誰能想到避孕套和衛生巾,這兩個天生相克的東西能用在一起。
姚師爺問:“有銘文嗎?”
“有,大多數都有,明天晚上就能把衛生巾卸下來了,到時候就能看清楚了。”
姚師爺點頭道:“行,我聯係老孔過來。”
說完,姚師爺繼續對我們解釋說,老孔是孔聖人之後,除了姓孔,和聖人也沒啥關係,但對金文很有研究,不說個個都認識,但也能結合內容,大概順下來。
多說一句金文,金文和甲骨文不同,甲骨文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係統,因鐫刻、書寫於龜甲與獸骨上而得名,主要存在於殷商時期,也就是公元前一千四百年左右,商王盤庚遷都殷地之後才出現的。
當然,甲骨文的出現時間肯定比盤庚要早,盤庚時期,甲骨文已經成熟,文字的形成需要積累、完善、成熟,所以,甲骨文也是經曆了長時間的發展,據說大禹之子——啟,在建立夏朝的時候,夏朝就有夏篆,隻是目前考古界還沒有發現夏篆的直接證據。
不過夏朝有文字是肯定的,距今六千多年前,黃河中遊的仰韶文化就有原始文字了,更何況距今四千年的夏朝呢。
而金文是鑄造在殷商與周朝青銅器上的銘文,出現的時間要比甲骨文晚一些,可以說是商朝末期才有的。
金文的流傳時間很廣,上至商代末期,下至秦滅六國,金文流傳了八百來年,先後經曆了商代金文、西周金文、東周金文、秦漢金文。
戰國時期,列國之間的金文存在差異,同一個字在不同的國家寫法也不同,金文在列國變成了大篆。
秦始皇一統天下後,詔令天下車同軌,書同文,秦始皇命丞相李斯在秦國原來使用的大篆的基礎上,進行簡化,創製了統一文字——小篆,也叫作秦篆。
秦篆一直被世人使用到西漢末年才被隸書代替,至此,金文退出曆史舞台。
說簡單點,小篆是象形體古文字的結束,隸書是改象形為筆畫化的新文字的開始。
所以,有經驗的人通過看青銅器上的文字,就能分辨出是什麼朝代的,又或者是戰國時期哪個國家的。
金文是象形文字,世上沒幾個認識,據說郭沫若是認識金文最多的人,反正彆人也不認識,他說是啥就是啥唄。
總結來說,比陸地更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商朝人的想象力,商朝金文,神仙來了也得麻爪。
聽姚師爺說完老孔,我起了好奇心,目前專職乾金文研究的,還得是有編製的,還得是在官網上掛了名的專家也不敢說認識多少金文,這個老孔是什麼身份,能把長段金文順下來。
喜歡關外盜墓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