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天後,我們到了樓蘭古城。
網絡上總是用壯麗、瑰寶等詞彙形容樓蘭古城。
我許某人才疏學淺,領悟不到其中的美感,沒有城牆,有的隻是一圈鐵絲網,城中也沒有像樣的房子,說句難聽點的,就是動遷扒房後的村子,把磚混牆頭換成黃土的樣子。
城中隻有零星的低矮的土牆冒出沙堆。
高聳的土堆依稀可見佛塔的輪廓,佛塔和三間房遺址,可能是樓蘭能看到的為數不多的遺跡。
樓蘭遺址四周都是鐵絲網,根本進不去,唯一能進去的就是一個一米多高的觀景台,下麵是黃土台階,上麵是一個木質平台。
觀景台旁邊是文物局的處罰製度,私自進入古遺跡,不構成犯罪,處以五萬以上五十萬以下的罰款。
我心裡苦笑,要是我們盜墓賊進去就不是罰錢的事了,起步都得是十年。
樓蘭古城四周有不少車輪印,估計是進入無人區探險的人來樓蘭打卡。
古城的一角有個樓蘭遺址保護站,院子中有七八輛車,清一色的越野車。
最要命的是保護站有個了望台,最少十米高,在茫茫戈壁,我都懷疑站在上麵能看到烏魯木齊。
姚師爺不想和保護站的人有接觸,匆匆測量了方位和角度後,帶著退到了距離五公裡外的地方。
繞著樓蘭走了一圈,看看有沒有老毛子地圖上麵的沙丘。
結果令人失望,地勢有起伏,但沒有像樣的沙丘,隻能在矬子裡麵拔大個,找個稍微像一點的地方。
姚師爺說白天休息,晚上乾活,乾活的時候也不能開手電,這樣能避開了望台的人。
此時我們重點放在兩個方位,一個是樓蘭城的西北方,一個是樓蘭城的東南方。
兩個方向其實就是一條穿過樓蘭的線,一條太陽落山的軌跡線。
我們現在東南方向安營,沒有地質雷達,找古墓是個複雜的活,得用洛陽鏟。
在河北平原上,考古隊想要找一個墓,用洛陽鏟都得探個十天半個月,要是運氣不好,幾個月都找不到。
姚師爺畫了一張草圖,長度兩公裡,寬度三百米,要是間隔十米下一次洛陽鏟,我們需要打六千個洞來探土層。
憑借我們這幾個人,顯然不可能完成。
姚師爺道:“五十米一個探坑,梅花形布置,咱們六個男的,一人打四十個,向導照料牲口,小姑娘負責後勤。”
硬哥接話道:“師爺,打多深?”
“十七個。”
姚師爺說的是洛陽鏟的拚節,一節就是一米,十七個就是十七米。
“十七米,硬黃土,我打一個孔都得一個半小時,兩個晚上,我能打完。”
川娃子附和道:“我比硬哥慢不了多少,兩個晚上。”
姚師爺看向我們三個,我拍著胸脯道:“絕對不拖組織的後腿。”
“行,現在休息,晚上乾活,咱們六個人間距五十米排成一排,最先完成的人,分成的時候加兩個點。”
兩個點不是個小數目,兩百萬的東西就是兩萬,要是武丁墓,怎麼不得出幾個億的東西,乾同樣的活,分錢的時候能多分二百萬,傻子才不使勁乾呢。
不過有些事情不是努力就能有結果的,勤能補拙在彆的方麵可能有用,但在盜墓,可以說是廢話一句。
因為挖洞的時間隻有晚上,天黑的時間是固定的,那麼,就得想想怎麼在有限的時間怎麼加快挖洞的速度。
喜歡關外盜墓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