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丁是繼商湯之後最牛逼的一位商王了,武丁有個妃子,叫做婦好,婦好的墓在上個世紀就被考古隊發現了。
考古挖掘時,位於安陽的十一座王陵已成空墓,不過婦好的墓卻保存下來了,出土的青銅器和禮器就不說了,最讓人疑惑不解的是婦好的墓中還有來自新疆的和田玉佩,數量更是達到了驚人的755件。
新疆距離安陽的直線距離超過三千公裡,加上繞過山脈和進入城鎮,距離更是難以想象,現如今,走高速的話,距離都超過了四千公裡,那麼,古人靠徒步和馬匹,是怎麼將新疆的和田玉運送到安陽的呢?
此時,我站在新疆的戈壁,冥冥之中覺得婦好墓中的和田玉佩和樓蘭人有關。
很快,我的猜想得到了驗證。
我們在滿是黃油的探坑周圍又發現了三個坑。
三個坑所屬不同的朝代,有唐三彩坑、有青花瓷坑、還有琉璃坑。
琉璃坑中還有一件鎏金三龍耳銀壺。
看著一地的古董,姚師爺也想不明白,他道:“西周之前的古墓,有地宮,有陪葬坑,也有祭祀坑,假如咱們挖到的是祭祀坑,那這些東西的年代跨度如此廣,怎麼回事?”
沒有人說話。
姚師爺看著我道:“許多,你腦子活泛,你怎麼想的?”
“商朝後人祭祀先祖,曆朝曆代都有商人過來祭祀。”
姚師爺指著鎏金三龍耳銀壺道:“這個怎麼說?”
鎏金三龍耳銀壺確實沒法解釋,在封建王朝中,龍是帝王的象征,也是帝王禦用的圖案,不說尋常人,就是太子的官服,都隻能用四爪蟒作為繡圖,要是用了五爪龍,恐怕太子剛出府門,皇帝老子的刀就得架在太子頭上。
我猜想姚師爺的想法和我一樣,隻是他不相信是這樣的結果。
姚師爺又問了我一遍。
我咽了一下口水小心道:“官祭?”
三個祭祀坑,第一個坑是唐朝的三彩陪葬品、第二個坑都是元青花,第三個坑都是清朝皇室的器具,看器型和品相,符合雍正官窯的特點。
除了官祭,我想不出彆的理由。
姚師爺點了點頭道:“咱們姑且把這些東西當作祭祀坑,那麼,武丁墓應該就在附近,探坑深度加到25米。”
硬哥道:“師爺,25米的探坑可不好打,一個坑得小一天。”
“你和川娃子打兩個坑試試,地方你們選。”
川娃子不好意思道:“嘿嘿,那啥,我手藝不精,給硬哥打打下手。”
硬哥和川娃子子去打探坑,超過二十米的探坑,每超過一米,難度都是成倍的往上翻。
一層樓大概是三米,25米的探坑,八層樓的高度,最少需要26節鋼管拚接,一節鋼管四斤多,光一個洛陽鏟的重量就超過了百斤。
往下砸倒是好說,關鍵是往上提,不管是提的動作,還是卸下鋼管的力度,都得特彆輕,防止土樣掉落,要不然就是白費力。
我們裝古董的時候,姚師爺過來了,他先是看了我們一眼,眼神十分複雜。
我問:“師爺,有什麼吩咐。”
姚師爺回頭看了一眼奮力乾活的川娃子和硬哥,然後低聲道:“你們幾個都是我的嫡係,現在有事和你們商量。”
我們停止了手裡的活。
“不用我多解釋,你們知道咱們最先挖出來的青銅器是誰放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