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啥?
裝記者。
其實有考古隊的身份,我們可以找村民問草原的傳說,但一說考古隊,村民肯定會留意周邊有沒有動土的地方,這對我們後期挖掘不利。
雖然有考古隊的身份,但我們也不能用這個身份。
為啥?
因為那個考古隊也不能兩三天就完事,有網絡的地方,啥事就怕引起關注。
許某人是記者,四驢子是攝像,趙悟空拿本子記錄,這他娘的不是專業的采訪團隊,我自己不信。
接下來的幾天,我們開著車逐個村子轉,尋找古老隱秘的傳說。
有了話筒和攝像機,村民也很踴躍,說了很多古早的故事傳說,各種故事傳說將我們的視線引到了二十裡鎮的東灘村。
聽知情人透露,東灘村有個老人,名叫阿卜杜勒·哈力木,家中有一把祖傳的蒙古彎刀。
到了東灘村,我們見到了哈力木,他是一個六十來歲的老人,頭戴白色圓帽,眼戴圓形老花鏡,下巴上一紮多長的白胡子,膚色黑中透紅,一個很典型的回族老人形象。
得知我們是記者,哈力木很熱情,招呼我們坐下,拿出羊奶和牛肉乾招待我們。
看到攝像機,哈力木還特意換了一身民族服飾,梳洗打扮了一番。
待哈力木整頓衣冠坐好,我直奔主題,問道:“老先生,聽說你家有一把祖傳的蒙古彎刀。”
哈力木二話不說,直接翻箱倒櫃,拿出彎刀給我們看。
彎刀連刀柄帶刀鞘,全算上也就六十公分。
刀柄是銀質,刀鞘是黃牛皮,上麵鑲嵌綠鬆石,應該經常保養,刀鞘並不乾燥,反而皮質有些潤。
“老先生,您把彎刀抽出來我們看看唄。”
哈力木抽出彎刀後還耍了幾招,展示自己的身手,用東北話說,這老爺子有兩下武把操。
哈力木抽出彎刀的那一刻,我知道我們來對地方了。
沒了刀鞘,彎刀的長度隻有四十多公分。
如此長度的彎刀,用途不多,要麼近戰,要麼戍衛牙帳。傳統的彎刀,長度在一米左右,後期還經過成吉思汗的改良,目的是發揮騎兵優勢,騎在馬上能借助馬的力量,快速斬斷敵人頭顱。
要不然,以單兵作戰能力來講,蒙古人和歐洲人相比,身體和力量處於劣勢。
哈力木畢竟年紀大了,耍了一通彎刀後有點氣喘籲籲,不過老漢要麵子,故意保持鎮定。
我也沒著急問,等哈力木把氣喘勻了再說。
喝了半杯羊奶,我問道:“老先生,您這彎刀是祖上傳下來的嗎?”
“那當然,我祖上是成吉思汗的帶刀侍衛,負責牙帳巡邏。”
“這麼厲害,成吉思汗的帶刀侍衛,牙帳在哪呀?”
“準噶爾啊,以前那的草,一人多高,大汗......”
哈力木好像急於表現,他說的半真半假,很多和曆史對不上,當然,也許他說的是真的,畢竟史書不一定是真的。
哈力木先祖的故事,也有可能是千百年後人不斷傳唱,然後不斷地加工,失去了原本的味道。
撥開迷霧,許某人大致聽明白了。
哈力木的先祖是牙帳的衛兵,就是在牙帳巡邏的兵丁。
至於是誰的牙帳,我覺得不是成吉思汗的,因為地理位置對不上。
成吉思汗這輩子,不是去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建國稱汗的地點在斡兒朵河流域,在今天的黑龍江北麵呢,和尊噶爾相距十萬八千裡。
再有就是術赤之子拔都的牙帳在毛子國呢,靠近烏克蘭,也不可能。
所以,哈力木的先祖,隻能是術赤的衛兵。
喜歡關外盜墓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