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見了?怎麼會不見了呢?”
“上天當神仙了唄,好人有好報,阿彌陀佛。”
婆婆越說越玄乎,言語中全都是誇那群和尚的,村民有病,和尚給治,缺糧,和尚給糧,缺錢,和尚布施,反正就是有求必應。
我心裡開始畫魂,張喜順村裡人說這座廟是地下隧道的入口,婆婆說這是座有求必應的神廟。
一時間不知道該相信誰。
為了一探究竟,我們決定上山看看。
在婆婆的指引下,我們找到了一條荒廢了很久的山路,路麵很滑。
廟和村子隻隔著兩座山,我們繞來繞去,走了將近一個多小時。
很奇怪,一般的廟都是向陽的,而這座廟在陰麵的半山腰。
廟的規模不大,半個籃球場大小,有幾尊殘缺的石頭佛像,上麵都是蜂窩眼。
佛像更奇怪,打眼一看就不是同一時期的。
有的佛像身體纖瘦,額頭較寬,衣著是通肩或者坦右肩形式,屬於南北朝時期北齊的風格,但北齊的領土不包括漢中平原。
有的佛像體態豐腴飽滿,裸露的胸肌有明顯的起伏,尤其是佛像的發髻,是水波型,在唐朝中期之前,佛像的發髻都是螺紋式。
年代最近的一尊石佛像應該是清晚期的,蓮花底座的外沿明顯外翻,距今也就二百年左右。
這和開賣店的婆婆說的內容完全對不上。
那麼,隻有一種可能了,這個廟是嫁接的,建完廟之後,廟裡的和尚從其他地方運來了佛像。
也就是說,這不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佛教寺廟,而是一個盜墓團夥的據點。
我說了我的想法,趙悟空道:“有可能,我聽我爹說過,民國時期的盜墓賊要是發現了大墓,會建個廟,白天當和尚,晚上當盜墓賊。”
四驢子道:“對,彆說盜墓了,建個廟,就是在裡麵開洗腳城,也沒有人會懷疑。”
我想了想,如果和尚是盜墓賊,那麼下麵有東西也被盜完了,根本輪不到我們。
不過張喜順村裡都是馬幫的後代,他們說沒盜出來東西,十有**是真的,以民國的交通條件,想要把東西運出去,肯定得用馬幫。
我在沿著斷壁殘垣搜索,在一堵石牆後麵,我們找到了傳說中的那口井,凸起的石製井壁很顯眼。
井口隻有八十公分左右,打開手電一照,估計有二十多米深,下麵都是乾枯的樹枝和淤泥。
四驢子問:“找到井了,現在怎麼辦?”
“去山下,守株待兔唄,沒有張喜順帶路,誰敢進去。”
“張喜順村裡那個老人能認識下麵的路嗎?”
“不行,就算知道路,裡麵有一夥人,咱們也不能下去。”
“你怕個球,咱們三個壯小夥,還打不過四個人?”
我心裡嗬嗬一笑,盜墓這個行當,還是小心為好,彆說火拚了,就是崴個腳脖子都不值當。
打四個人我們有勝算,可張喜順還帶著六個親屬呢,在沒有信號的地方,誰人多,說就是皇上。
於是,我們返回路邊,等待張喜順他們出山,一是看看他們是否挖出來東西,二是看看對麵是什麼人,如果是外地人,憑借李建興的關係,讓王把頭給牽線搭橋賣貨,那古董的價格就上來了,我們當個掮客分一杯羹也不錯。
喜歡關外盜墓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