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怕高規格的墓,咱們打不開,光封門石,咱們幾個就解決不了。”
我哼笑一聲道:“你是真看不起咱們養的十頭大黑驢,那玩意多有勁,彆說封門石了,就是大石門都能直接給拉倒了。”
漢代崖墓基本上是鑿山為陵,選懸崖峭壁處,先開孔,後鑿出墓室,因此,崖墓的規模都不大,多為單墓室,小部分為雙墓室,鮮有前堂後穴墓。
我隻寄希望這次發現的古墓能打破我對崖墓的認知。
在營地下了幾探鏟,穿過埋在地下的建築,下麵全都是沙土,這並不是古墓防盜中的沙土,而是石頭風化後被雨水衝下來的碎粒,探坑挖到十五六米的時候就是岩層了,凹凸不平的岩層,有墓的可能性極低。
此後的幾天,我們四人開始拿著登山杖在一個山接著一個山地尋找,盤山而行,從山腳轉著圈地往山頂走,重點是山腰向上的部分。
本來爬山就累,轉著圈上山更累,爬一天山,晚上連飯都不想吃,倒頭能直接睡著。
可身體上的勞累卻沒有帶來好消息,每天早晨滿懷期待地出去,下山時卻連一句話都不想說,一連找了五天,卻什麼都沒發現。
我們走過的山頭已經過半,原來寄希望這是個古墓群,而此時,我隻希望這能有個漢墓,哪怕隻有一個也好。
呆了幾天的張喜順等人也閒不住了,他們拿著鐵鍬在營地附近挖來挖去,結果卻出奇地好,挖不出不少五銖錢和銅製物件,有燈台、銅錠之類東西,看年代是西漢早期的。
又過了幾天,我們轉遍了每一座山峰,可依舊什麼都沒發現。
營地被張喜順他們挖的和兔子窩似的,我們也下坑看了看,隻是一個倒塌的建築,但是規格很高,石化的木柱子看紋路是金絲楠木,直徑近一米。
在傳統建築中,金絲楠木一直被視為最珍貴、最高級的建築用材。
乾隆年間,紫禁城失火,需要重新修建宮殿,大小官員尋遍大清國,也沒找到合適的金絲楠木,那時候,粗壯的金絲楠木早就砍伐殆儘。
找不到金絲楠木,皇家宮殿也不能用普通木料糊弄事,大聰明乾隆帝想了一個陰招,借口重新修繕明朝十三陵,然後銅梁換柱,把十三陵中的永陵和定陵給拆了,偷偷將金絲楠木運到了紫禁城修乾清宮,就是民間說的“乾隆爺,心不公,拆大改小十三陵”。
可見,能用上金絲楠木的建築,其等級不用多說。
那就奇怪了,我們來的這片區域是瘋子地圖上畫的,地麵上也有西漢建築的遺址,可把周圍的山都轉遍了,無論是山腳還是山腰,一點陵墓的痕跡都沒有。
墓呢?
要是沒有墓,瘋子他們為什麼標記這個位置呢?
我們發現了類似於宗廟的建築,那就代表著附近有陵呀。
我滿腦子都是疑問,此時,我需要一個人來為我解惑。
可勞累了十來天,所有人的心情也低落到了極點,有幾次我想和他們探討一下路線,可沒有人搭茬,白天機械性地找墓,晚上倒頭就睡,根本不想交流。
我們的食物也開始見底了,最開始計劃半個月完活,可進山到現在已經半個月了,我們連墓的蹤跡都沒發現,唯一的收獲就是張喜順他們挖出的一些瓶瓶罐罐,其價值不會超過十萬元。
喜歡關外盜墓王(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