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不作屋,地空不葬墳,在山地能用柏樹布局的人絕非等閒之輩。
至少得到過高人的指點。
此地脈由左側而起,順勢延綿,過峽回落,可謂是一氣嗬成,墓地風水尚可,加上柏樹布局,可以說是個不錯的長眠之地。
“狗哥,什麼年代的墓?”
“你找找關係把我扔太上老君的八卦爐裡吧,等我煉出火眼金睛就能告訴你了。”我看著四驢子沒好氣說,山坡有鬆柏,我隻能看出有古墓,至於是什麼時期的,咱還得看看其他線索。
我們在柏樹林中穿梭,幾乎是繞著每一棵柏樹走,齊頭並進,不放過任何一絲細節。
在搜尋到中段的時候,趙悟空有了發現,他招呼道:“你們快過來,這有探坑。”
這句話像是買了張刮刮樂,然後店主說肯定沒有獎。
我們圍了過去,隻見地麵有一長條的隆起,像是一根樹枝埋在了落葉下。
撥開落葉,洛陽鏟帶出來的土樣順次擺成一排,土樣和曬乾的狗屎一樣,上麵的裂縫能插進瓶蓋。
“探坑在哪?”
“這呢。”趙悟空指著一塊剛清理出來的地麵。
“三個?”
“對。”
我皺起眉頭,一塊地磚大小的區域,竟然有三個探孔,探孔呈三角形分布。
盜墓以來,沒聽說過誰會在這麼小的區域打三個探孔,因為距離近,下麵的土樣基本上差不多,也可以說根本沒必要這麼打。
四驢子撿起一塊土樣,用手捏了捏,和石頭一樣堅硬,根本不掉土渣。
“再往前看看,附近找找。”
一般而言,盜洞都在探坑附近,地麵上有落葉,我們用樹枝一塊一塊撥開,在距離探坑三米左右的位置,我們找到了盜洞。
盜洞呈正方形,長度八十公分左右。
四驢子咬牙道:“臥槽,北派人乾的活呀。”
江湖上有傳言說南圓北方,意思是南方的盜墓賊習慣打圓形的盜洞,北方的盜墓賊更傾向於方形。
其實這也不是絕對的,決定盜洞形狀的因素有很多。
第一個是傳承,師父打圓洞,徒弟也跟著打圓洞。
第二是土質情況,含水量,反正就是承載力大小的問題,不管什麼形狀,隻要保證盜洞不塌就行。
第三是古墓中的隨葬品,要是有大件,比如漆器,那盜洞也得根據隨葬品的大小和形狀來修整。還有一些其他因素,比如盜墓賊的體態之類的,胖子和瘦子打的盜洞也不一樣。
所以,南圓北方的說法並不準確。
我們用力撥開盜洞上麵覆蓋的落葉,奇怪的是,盜洞隻有一米多深,下麵的土是原來的形態,並不是打完盜洞後的回填土。
“啥意思,打洞打到一半,然後不打了?”
“你問我,我問哪個爹去?”
“你不是狗頭軍師嗎?”
彆說狗頭軍師了,就是太上老君都算不出來。
我們又搜尋了一遍,確實隻有這一個盜洞。
其實,盜洞很容易找,大部分的盜墓賊都不會回填盜洞,留在山裡的盜洞,要麼是口井的模樣,要麼堆著落葉的坑,比周圍的地麵低一大截,基本上一眼能看出來。
我又返回看了看盜洞,百分百確定是月牙鏟打的,有洛陽鏟,有月牙鏟,打盜洞的人絕對是專業的盜墓賊。
花木蘭道:“狗哥,你覺得盜洞是什麼時候打的。”
“不好說呀,重慶多雨水,空氣濕度大,洛陽鏟帶出來的土樣卻無比乾燥,為啥?”
花木蘭搖了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