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鐵這玩意,就是大錘八十,小錘四十的事,除了辛苦,沒有技巧可言,當然,我能這麼說,是我做的東西簡單。
咱也不管形狀好不好看,主要看實用性,然後用砂輪機一磨,全是完活了。
至於連接的套杆,直接用帶電焊點上就行,中間弄個絲扣就完事。
這也就是臨時用,要是搞大墓,絕對不會用這玩意,挖坑太費勁。
我選的是一個古墓群,在七十年代就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就說裡麵有漢代到宋代的古墓。
盜這種墓,我們不需要太多人,川娃子打洞,禿瓢犯罪,再加上一個許某人就夠用了。
為了以防萬一,我把四驢子帶上了,他戰鬥力在線。
要是禿瓢有什麼彆的心思,四驢子動手,川娃子挖坑,許某人填土,這活就算乾完了。
古墓群在一個村子的後麵,距離村子五百多米,旁邊有水塘和大量的樹木。
樹木的麵積在一個足球場大小,這邊是我們搜尋的區域。
晚上九點多,我們到了樹林附近,我把洛陽鏟遞給禿瓢。
“咱三個找墓,動作要快,大墓,小墓不要。”
禿瓢二話不說,直接原地開始打探坑,我們也分開找探坑。
趁著乾活的間隙,我走到川娃子身邊道“一會挖盜洞,按禿瓢的身材挖。”
“明白,肯定讓他下去噻。”
我沒和禿瓢交代什麼,禿瓢乾得卻十分起勁,借著月色,他每甩一層都十分用力。
先說一下古墓群中怎麼找大墓。
看土層?
找五花土?
這個方法在彆的可能可行,在亂葬崗一般的地方,不好用。
盜墓賊打盜洞,一般直接打到主墓室,直接擊穿穹頂下去抹寶。
穹頂這東西,埋深和墓道不一樣,如果幸運,能瞎貓碰到死耗子,一杆進洞,但要是遇到那種結構複雜的墓,找穹頂需要點彆的東西作為參考。
或者說,怎麼沿著土層找到穹頂?
答案很簡單,找黑膏泥。
黑膏泥又叫灰層。
從古至今,古墓最重要的一點不是防盜,而是防水。
如果防水沒做好,沒等到盜墓賊來挖,墓室裡麵已經能養王八了。
包括今天也是,誰家的墓都得找個不被水泡的地方。
古人墓室防水可以說是簡單有效。
磚砌墓室,外麵先抹一層草木灰,木炭之類的東西,厚度根據家庭條件來確定,最厚的一個墓,我見過近一米的防水層。
當然,這些草木灰不是直接堆一米來厚,而是分層鋪,一層十多公分厚,然後鋪上草席,用白灰膏固定好了之後,再鋪木炭。
一層草席一層炭,如此反複,這才是防水層。
防水層在盜墓界稱之為黑膏泥,黑膏泥上麵是五花土夯土,夯土上麵是石灰、碎磚和細砂組成的三合土。
所以,在亂葬崗,如果挖到三合土,下麵多半是主墓室。
要是探出了黑膏泥,墓的規模也不會小。
禿瓢真是拿命還錢,他打洞的速度,比我和四驢子還快,甩開膀子鉚勁乾。
最先發現三合土的也是禿瓢,他吹著口哨讓我們過去。
我和四驢子跟著打了打了兩個坑,下麵有二十多公分厚的黑膏泥,黑膏泥沒什麼粘稠度很差,捏成什麼形狀,固定不住,下麵可能有水。
川娃子看了看我們打的探坑,前後左右走了幾步,在地上畫了一個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