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們在原材料采購單過程中,主要有兩個問題。”
瞧見李樂往嘴裡塞東西的頻率,畢延不由得也加快了速度,可沒幾口,就噎的有些難受,趕緊端起湯喝了口送送。
“畢工,慢慢吃,慢慢吃哈。”李樂笑道。
“誒。”
“你說,兩個問題?”
“嗯,一個是信息溝通,采購部門作為一個單獨的職能部門,相對獨立,很少與銷售、技術、生產以及財務人員進行業務上的溝通。他們關心的是材料的供應及時性和質量、價格,隻是在生產部門和供應商之間起了一個中介。”
“一旦某個環節理解失誤或者信息流動受到阻礙,就會造成原材料采購的時效性問題,重複采購、還有資金的積壓。”
“就像上個月,不就是二廠區的小麥粉因為車間計劃員的提交的采購單沒有溝通到位,把35噸應該采購的高筋麵粉成了中筋麵粉。”
李樂瞅瞅成子,成子抿了抿嘴,“因為年底,經銷商臨時追加了辣條訂單,要的比較急,車間的計劃員把高、中兩個字弄錯了。采購部和財務那邊也沒能仔細審核,就下了訂單。”
“最後怎麼處理的?好像公司隻有速凍餃子那邊才能用大量用到中筋麵粉吧?”
“發福利了。過年麼,老規矩,米麵油。還有一部分給食堂蒸包子饅頭了。”
“好家夥,這食堂一年都不用買麵了。責任人怎麼處理的?”
“全公司通報批評,無薪培訓半個月,考核後上崗,扣發半年獎。”
李樂點點頭,扒了口飯,琢磨琢磨,“成子,回頭你找一下小陸,和他溝通一下,看看能不能從公司現有的erp管理係統上把車間計劃和采購進一步打通,做到訂單、生產、庫存、采購四塊兒的即時動態管理,減少人為出錯的可能。”
“即時動態管理?”
“對,就很簡單,銷售係統在輸入訂單後,生產係統就能顯示出生產這一批產品需要的原材料,並和倉庫現有庫存進行比對,計算出差額,然後采購那邊就能收到提醒,係統進行原材料供應商的價格、質量、送貨時間的最優解,生成采購單,再交由財務進行審核,大概就是這麼個流程,具體你們在討論一下,明白了?”
成子想了想,“嗯。”
李樂看向畢延,“畢工,您覺得怎麼樣?”
“行,不過這個可能牽扯到係統軟件方麵,就......”
“這個你放心,咱們有技術支持,牛逼得很的那種。”李樂笑了笑,又道,“還有,畢工,你剛說到的公司內信息流轉和生產執行上的問題,我想起兩係統來。”anufacturingexecutionsyste,es。”
“製造執行係統?”
“您見過?”
“嗯,當年在雀巢那邊,他們的工廠正在進行這方麵的嘗試,不過,因為網絡環境的限製,效果不怎麼好,這兩年不知道怎麼樣了。”
“哥,你們說的啥意思?製造執行?”
es是位於企業的計劃層與生產控製層之間的車間級管理係統,通過實時數據采集、生產調度、資源管理及過程優化,連接erp與設備層,實現生產全流程監控、質量控製與效率提升。幫助企業實時跟蹤生產過程”
“涵蓋了生產計劃管理、過程監控、質量管理、設備管理、物料管理、數據采集分析等功能。能夠同時實現,計劃排程、生產派工、投料、完工、異常管理、質量采集。誒,畢工,鳥窩那邊有沒有提過s?倉庫管理體係?”s?沒,我沒聽說過,我知道像達能,亨氏,瑪氏這幾個公司,好像還都是在用erp上進行管理。這個有區彆?”
“有,更精細,集成和自動化各個倉庫管理流程,提供實時的倉庫數據和分析,涉及供應商送貨、接收掃描、物料配送協同、物流器具管理等方麵。”
“那不是更加的,信息化智能化?”
“是。”
畢延一琢磨,眼前一亮,“李總,你是想?”
“畢工,打個比方,我在這兒,建一個信息中心,能夠連接到公司各家的生產基地的分控中心,將銷售鏈、生產鏈、供應鏈、物流鏈,甚至是管理、研發、財務,通過es、s、erp等等係統的連接整合,通過信息數據的傳輸和智能分析,實時監控、調取各個環節的信息。”
“從原料商配貨發貨到生產交付環節,對預警反饋、生產實績、kpi分析、設備聯機狀態等均實現分析監控,協助管理者做出真正的決策支持。”
“而各個生產基地分控中心,隻需要更新實時數據,就能精準開展供應商管理、品質管理、工廠管理、設備管理、能源管理。”
“比如在生產端,智能調度、運用算法、大數據、行為感知實現生產過程效率優化與質量管控、浪費降低。在物流端核算最佳裡程數、配送額度時間,提高裝載量,改善裡程,優化配送路徑,再比如,使用avg載具,工業機器人......”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當李樂把想法一點點說出來的時候,畢延和成子仿佛看到了一個不屬於這個時代的場景。尤其是成子,豐禾現在在建已建成的六個生產基地,實現全自動化生產已經是能理解的最大極限值,這還有更上一層樓的?
全過程監控,隨時調取任何一家工廠一條生產線的實時畫麵,數據?每銷售一件商品,就能知道去了哪個終端?拿個手機就能隨時調取即時的經營報表?工業機器人?就長鐵精工裡,那個跟胳膊一樣的玩意兒還能完成質檢?
雖說有些超出想象,但成子相信李樂不是空口白活,畢竟,戰績可查。
“啊,說的有點過於超前了,吃飯吃飯。”李樂停了嘴,笑道。
“不,我覺得,這時候趨勢,是未來。也是可以逐步實現的。”畢延反而說道。
“可這些,隻能等待科技的一點點推進。”
“但可以未雨綢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