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百年學府如同綴滿詩篇的水晶球,在世人仰望中流轉著理想主義的光暈。
可若俯身細看,繁花的根係在暗處卻編織著另一部隱秘的脈絡,藤蔓在學術聖殿的廊柱間爭奪養料,磚縫裡掉著雞毛鴨血,樹影裡藏著撕咬知識果實的獠牙,寂靜的藏書樓深處遊蕩著蘸著墨汁的冷箭。
評比的舉報信比文獻綜述還厚,社團換屆的拉票暗戰堪比賽醜國更換大統領,就連銀杏道飄落的黃葉都能編出三個版本的“學術實錘”。
被典籍壓製的欲望在午夜凝結成露,沿著紅樓的飛簷滴落,在青石台階上暈開利與嫉妒的斑痕。
咖啡杯裡漂浮著泄密的紙屑,百年講堂後台的幕布後藏著撕碎的推薦信,圖書館古籍區倏忽消失的孤本,國際學術會議前夜突然失效的ppt,還有那些被解釋為"學術爭論"的悶響,終究化作湖麵蕩漾的漣漪,最終消融在琅琅書聲裡。
紅牆黛瓦間,暗香浮動的又何止是紫藤。
天鵝優雅,湖底可藏著多少被踢下去的情敵。食堂打飯窗口前,端著糖醋排骨的眼鏡兄突然“手滑”,湯汁精準潑向某人的新球鞋。塑料姐妹花們,互誇時習慣右手點讚,左手掐著指頭測何時倒黴。
有人半夜偷摘柿子被校衛隊活捉罰款,從此柿子林成了道德與貪欲的修羅場。
三角地公告欄貼滿學術講座海報,背麵卻貼著匿名小作文,“某某老師和某某幾位學生不可不說的故事”。
就連bbs裡都暗藏玄機,有人假裝討論熵與湍流,實則用密碼約架,“今夜子時,勺園西側,誰不來誰孫子!”
隻不過這些江湖傳說,總會被裝訂成《某園逸事》,裹上圖書館的木香,封印在百年校史的燙金書脊裡。
畢竟,湖水雖淺,但淹死幾個八卦綽綽有餘。
著名五星級評論家,邁克·鳳鸞曾經說過,燕園何處不江湖,而文明的本質也恰如這座園子,既要用思想的火把燒穿蒙昧,也要用理性的銀線縫合靈魂的裂縫。
第二天,一早。
吃過帶著雜質超標的發麵大餅,鹹的能讓人吃一口就能變成夜麼虎兒的芥菜疙瘩絲,加上不仔細看,還以為是白開水的冬瓜排骨湯的一頓早飯,李樂鮮有的又回了宿舍,一口氣乾掉了五個自家的鹵蛋,竟然找回了名為不忘初心的悸動。
無數成功學大師告訴我們,人養成一個習慣隻要七天。
小李廚子則快得多,隻用了三天,就讓社係的這群少爺小姐,習慣了一早三十分鐘的軍姿,並且還覺得,挺有意思。
不是誰都能在直挺挺站在太陽地裡,從第一分鐘就開始在你耳邊講解哈貝馬斯的。
“當紀律內化成肌肉記憶,理性溝通就被工具理性蠶食了。”
“被軍姿規訓的身體,既是社會結構鐫刻的銘文,也是抵抗異化的戰場。”
“哈貝馬斯說的生活世界本應是自然生長的意義之網,但當條例、學分考核這些係統邏輯侵入時,交往的理性就會像被烈日蒸發的露珠。”
隊列裡漾起壓抑的笑紋,又迅速被口令釘回直線。
“ok,時間到。”
一片例行公事的“哀嚎”中,李樂活動著腳腕膝蓋,剛直起身,杜華茜就走了過來。
“誒誒,看那邊!”
順著手指的方向,李樂瞧見兩個穿著便服的男生,正往一輛麵包車裡塞著行李。
“謔,這不是昨天晚上,那個信科的猛將兄麼?咋回事兒?”
杜華茜笑了笑,“估計今天下午例行點評的時候,就會宣布了。”
“開除了?”
“你想什麼呢?送回學校去了。”
“回學校?”
“嗯,我一早聽說的,昨晚上團裡開會到很晚,給定的處分,信科和化院裡,領頭的,叫的最響的兩個男生,都給送回學校,這次軍訓學分沒了,等著明年補修。”
“還有麼?”
“一邊兒再提溜出倆男生,下午點評時候同胞批評,上台念檢討。”
“沒了?”
“昂,沒了。”
“就這?嗬嗬嗬。”
“你笑啥?”
“木啥,就這板子打的,一個不痛,一個不癢,既殺不了雞,也儆不了這群猴,等著吧,這事兒,就昨晚上兩邊兒做派,沒完。”
“要是你,你咋辦?”
“我?”李樂把手裡的帽簷兒折了折,扣在腦門兒上,覺得遮了大半張臉,才笑道,“化院的,全校通報,最低得是個嚴重警告,然後揪著所有人當著大夥兒的麵狠狠操練那麼兩天。”
“信科的呢?”
“信科的?高舉輕放,之後在一些項目上,多給評優。”
“你是說,讓化院的當雞?”
“看著是雞,又不是雞。”
“你這話說的,雲山霧罩的?”
“嘿嘿。”李樂揩掉眉角的汗珠,“杜師姐,你想想,老郭是哪個院的?如果像他們傳的,最後的結果早就是定好的,那麼該怎樣讓大夥兒對這個結果不那麼抵觸?”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杜華茜忽然腦子裡一閃,“你是說.....”
“我說什麼不重要,最後的大桃兒給誰也不重要,現在要的是,咱們係的這群少爺,彆跟著瞎特麼起哄,萬一最後有那麼一兩個上頭的,是吧?”
“也是。”杜華茜點點頭,“你這人,要不說你是惠老師的獨苗呢,哈哈哈~~~~”
“師姐,咱能哪壺不開提哪壺不?”
“得得得,不提,提個實際的,離軍訓文藝彙演,滿打滿算也就十一、二天,你準備咋辦?”
“仙人自有妙計。”
“賣什麼關子,走了,你下午來女生這邊幫忙糾正一下動作,彆忘了,姑娘們可念著你來呢。”
“哎,杜師姐,問你個問題。”
“啥?”
“你說人長得帥,是不是也挺煩惱的?”李樂歎口氣。
“yue~~~~”
。。。。。。
馬廠胡同,倒座樓那間綠意彌漫的茶室,竹簾被屋裡人的大嗓門,撞得顫了顫。
薑小軍盤腿兒在藤椅上,攥著隻鉛筆在麵前已經畫的亂七八糟的紙上繼續畫著圈。
“我的意,意思是,瘋媽得是戈壁灘裡長出的仙人掌,那種刺兒得紮眼的,可腳卻紮在二十年前的雨裡。”
說和,又在紙上寫了個“紅”字,又打了個叉,“樹皮得滲血,但這血不是朱砂的,也不鮮亮的,更不是油膩的,是那種胎盤脫落後風乾四,四十年的......什麼來著?”
“褐!”曾敏一手拈著茶杯,一手從案桌邊撿起隻貓舌筆,在調色盤裡擺弄幾下,在剛剛的紙上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