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李樂麵前的東哥,深藍色夾克袖口蹭了道灰,額頭上沁著細汗,頭發有些淩亂,顯然剛從堆積如山的貨箱裡脫身。
臉上,泛著被無數瑣事催逼出的緊繃和疲憊。
而當聽到“師兄,彆來無恙的時候”,眉頭微皺,盯著李樂的目光裡帶著點審視和回憶神色。
“師兄?我.....你,燕大.....”
“怎麼,忘了?哦,對,應該是表師兄。”
李樂說著,拿起那盒光盤,指了指封麵上空白處那一行用藍色油性筆寫的字,“如有問題,包退包換”,下麵是兩個不算很漂亮,但很認真的手寫簽名和日期。
時間仿佛凝固了那麼一瞬間。劉檣東臉上那種被日常瑣碎包裹住的堅硬線條,似乎柔和了極細微的一點點,隨即又被更深的專注覆蓋。
抬頭,認真看了李樂一眼,像是從塵封的記憶抽屜裡費力抽出一張老照片。
“是你!那個,百信開業時候......燕大的社會學師弟?”語氣帶著恍然,嘴角終於扯開一個短促但真切的弧度,“我記得了。”
李樂嘿嘿一笑,帶著點促狹,把一盒光盤遞過去。
劉檣東接過,摩挲了一下封殼,上麵的簽名墨跡似乎早已深沁入塑料紋理。
終於記起,那年秋天,中關村的海開市場,他的店還縮在角落一個不起眼的櫃台,人還是那個人的時候。
一個身材壯碩,高大的學生,挑了幾張刻錄盤,付錢時卻非讓他寫下這個“質量保證書”,還半開玩笑說“空口無憑,立字為據”。
那會兒剛創業,每單生意都金貴,雖然覺得這要求有點怪,但他還是認認真真寫了。
後來,在百信數碼燕京旗艦店開業的自助餐會上,兩人又匆匆打過照麵,李樂還神神叨叨給他算了一卦,留下句,“少輸當贏”。
“怎麼樣,這個還算數不?”
“當然算數。”東哥點點頭,語氣斬釘截鐵,“隻要有問題,隻要是我賣出去的東西,一定兌現。不過,你這盤,連塑封都還在,這要退換.....有點說不過去吧?”
李樂咧嘴,露出一口白牙,“為什麼不滿意就退貨呢?不滿意,或者就是單純改變主意了,能不能退?有沒有地方退?方不方便退?”
東哥聞言,看著李樂,又低頭看看手裡那盒承載著七年前樸素承諾的光盤,再抬眼環顧這間擁擠、嘈雜、充滿了原始草莽氣息的辦公室,窗外是中關村鼎沸的人聲與混亂。
沉默了幾秒鐘,像是在咀嚼李樂這句看似簡單的問題。
隨後,發出一聲短促的笑,帶著點無奈和了然,“嗬嗬嗬,行,理是這麼個理兒。不滿意,那也是問題的一種。隻不過,現在我這兒,離不滿意就退貨還差得遠,但是離關門大吉倒是挺近。”
“盤子太小,經不起風浪。能把貨真價實的東西踏踏實實送到肯掏錢的主顧手上,不出幺蛾子,把人家的錢落袋為安,把我的貨點清楚,就已經竭儘全力了。”
“但堅持堅持,遲早,是要過這一關的。”
說完,把那盒光盤輕輕放回桌上,像放下一個過去的錨點。
目光又掃過桌上那份求職表,拿起來快速翻了翻。
看到“燕京大學社會學本科”、“應聘崗位,線上銷售運營管理”、“期望薪資,8000”時,眉頭挑了挑,帶著濃濃的不解,“我說,你這唱的又是哪一出?”
“跑我這兒....體驗生活來了?”東哥環顧了一圈周圍的環境,意思不言而喻,這廟太小,容不下你這尊大佛,更彆提這“高薪”。
“你就當田野考察。”李樂回得一本正經,“深入一線,觀察國內電子商務萌芽期的組織形態、交易模式與用戶信任構建機製。這可是活生生的樣本庫,這不比在圖書館裡啃死書強。”
“田野考察?”劉檣東被這詞兒噎了一下,“你?我記得你當年在百信開業時候,就神叨叨的,現在不搞算命,搞學術了?”
“嗯,我,讀博了。”李樂點點頭。。
劉檣東明顯愣了一下,眼神複雜地上下打量了李樂一番,半晌才歎口氣,“行啊!沉得下心搞學問。不像我,心思早就不純粹了。能沉下心讀完博士的,都是真能耐。”
“不像我,當初要是不那麼務實....”劉檣東笑了笑,沒再說下去。帶著點自嘲和感慨。摻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複雜,“你不一樣,更純粹。”
“也不算吧,我那叫懶,不想吃朝九晚八一周單休的苦,倒是表師兄你,”李樂擺擺手:目光在那張厚實的臉上轉了一圈,帶著洞悉的深意,“你本意可不是在這銅錢眼裡撲騰吧?”幾個字,卻點中了劉檣東心底最深處的某個角落。
於是,東哥臉上自嘲更深了,甚至帶了點赧然。
想起當年在學校時,申請加入組織時見到的那些伎倆,還有那張小小的、讓他下定決心換個方向的停車票,那種被權力最微末枝節卡住脖子的憋悶無力感。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語氣坦然中帶著深刻的體悟和沉澱過後的清醒,“嗨,小時候嘴瓢瞎想罷了。在村裡看村長威風,上學覺得能當個縣官就頂天,進了京覺得自己能管一座城。”
“那會兒太嫩,光看見官威,沒看見背後的溝壑縱橫。有時候,一個人想憑一腔熱血抵擋點什麼,太難了,還有我這臭脾氣,”他指了指自己的腦袋,“天生就不是吃那碗飯的料。”
“還倒不如,把心思都收回來,琢磨點實在的,想想怎麼靠本事弄口飯吃,怎麼把這攤子生意做好、做大。掙錢,不寒磣,掙到錢了,說不定還能做點彆的。”
“嗯,那你這本事選得對路,”李樂點頭,“跟老本行,還不算脫鉤。”
“本行,脫鉤?怎麼說?”東哥來了興趣,雖然離開了象牙塔,但他骨子裡對社會運行邏輯的敏感從未消失,“對了,你博士方向是啥?”
“城市社會和城鄉經濟,又兼顧了點兒網絡的東西。”
“具體呢?“
“城市社會沒什麼,都是些老生常談的空間結構,經濟這塊,最近主要是嵌入性那套東西的延伸。”
“嵌入性.....”劉檣東琢磨著這個略顯生澀的術語,“馬克·格蘭諾維特?經濟行為鑲嵌在社會結構中那個?我記得有本《經濟行為與社會結構》。”
“對!沒想到表師兄離開學校這麼多年了,記得這麼準。”
“閒下來翻過。”劉檣東擺擺手,“那說說,跟我這地兒有啥勾連?”
“你這,骨子裡是什麼?”李樂笑了笑,反問,卻又不等東回答,便自問自答道,“在我看,就是靠技術手段,搭了個跨越空間、縮短鏈條的信任橋,一個線上的信用中介係統。”
“傳統的線下市場,信任靠什麼?看得見摸得著的人情、熟臉,或者老字號的口碑。你這呢?先交錢,後拿貨,隔山買老牛。”
李樂頓了頓,指向光盤上那行字,“核心是什麼?就是你當年給我寫的這個包退包換,這四個字是根基。你現在把這承諾寫在網頁上,靠客服電話、靠自提點的存在感來撐住,是開始。”
“但以後真要把生意做到全國各地,錢從這兒彙,貨從這兒發,買家賣家天各一方,憑啥信你?就憑你這套能把這承諾貫徹到底的後端係統。線上交易,說白了,就是一層又一層的信任疊加和背書機製。”
幾句話,清晰有力地直指電商的核心。劉檣東聽得認真,眼中精光閃閃,李樂的話像是給他正在朦朧構想的藍圖吹開了一層理論基礎的薄霧。
“所以,你這整個平台,就是一個巨大的、正在從無到有被嵌入進社會結構裡的新信用中介。”李樂瞧見東哥的眼神,繼續道。
“你這網站,簡陋歸簡陋,但每一張訂單背後,都是一個陌生人基於有限信息做出的信任交付。”
“這種基於虛擬空間的信任建立和維係,可比線下櫃台寫保證書複雜多了,也脆弱多了。一旦崩了,修複成本極高。”
劉檣東墊底那頭,“是,信任,是根基。線下靠臉熟,靠拍胸脯,甚至靠吵一架也能解決。線上?看不見摸不著,一次配送延遲,一個貨不對板,一個客服態度不好,可能這個客戶就永遠流失了,他還會告訴十個、百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