餃子湯下肚,李樂放下碗,一抹嘴,“對了,前幾天和胖子扯閒篇兒,聊到咱們實驗室往後怎麼走的事兒。眼瞅著攤子越鋪越大,項目也越做越深,老窩在冰城那一畝三分地,感覺有點抻不開胳膊腿兒了。”
他頓了頓,見大家都看過來,便繼續道,“年前我就琢磨,也和胖子聊過,能不能把咱這實驗室,根據各地兒的優勢和要搞的項目,拆巴拆巴,分分地方。”
“比如無人機這攤,感覺擱鵬城更對路,機器人硬核的研發還留冰城,頂層設計、算法這些軟乎的,可以放燕京,市場、轉化那些,滬海可能更合適些.....?”
李樂簡單把之前的構想說了說,“剛這些,有的斷斷續續給大夥兒透了氣兒,裡麵也有些新想法。怎麼樣,正好人都在,都琢磨琢磨,說說看?”
話音落下,桌上一時安靜了幾分,隻有李笙努力吸溜麵湯的聲音格外清晰。
田宇放下湯碗,胖手指在桌上點了點,率先打破了沉默:“樂哥這想法,路上我也琢磨了。理兒是這麼個理兒,南方,尤其是鵬城那邊,電子配套真是沒得說,從零件采購到生產廠,這些東西,在冰城,確實比不上。”
“要是能把核心團隊搬過去,貼近市場、貼近供應鏈,研發效率肯定能往上提提。”
“還有招人,是真費勁,人家一聽冰天雪地,心裡先打個怵,咱待遇再加碼,有時候也拗不過人家對南方暖和地界兒的向往。這點,老宋肯定有體會。”
宋襄推了推眼鏡,點頭接話,“確實,去年咱們開出比南方同行還高百分之十五的薪資,想挖兩個的微動力和伺服電機方麵的人,可人家最後婉拒的理由就是覺得冰城未來的職業發展路徑窄,技術交流氛圍不如長三角。”
“這種趨勢隻會越來越明顯,氣候適應、未來發展圈子、甚至子女教育環境,回家看望父母、過年,都成了考量因素。”
“這不是用錢能完全解決的問題。要我說,從實驗室長遠發展看,分散布局,貼近人才高地和技術前沿,肯定是利大於弊。”
聽了宋襄的話,鬱蔥咽下嘴裡的餃子,補充道,“不光是人才,從技術演進的角度看,分散布局確實能接觸到更前沿的訊息和更活躍的思維碰撞。”
“就拿鵬城說,不隻是電子配套,那邊整個的創投氛圍、對失敗的高容忍度,對搞無人機這種快速迭代、試錯成本高的項目特彆友好。”
“有時候,不是技術本身多難,而是需要一個能快速把想法變成原型,原型又能迅速得到市場反饋的環境。這點,冰城甚至燕京都比不了鵬城。我覺得樂哥這思路沒錯,相當於給不同的技術種子找到最適合它生長的土壤。”
“大蔥這話不假,可南橘北枳的事例也不少,”宋襄看了眼鬱蔥,“首先就是管理成本會急劇上升。按李樂的構想,四個研發中心,地理隔離,溝通成本怎麼算?每周開視頻會議?有些技術難題不是電話裡能說清的。”
“設備資源怎麼配置?難道每個地方都配一套幾百萬的精密儀器?這預算肯定爆表。如果設備跟著項目走,來回調度運輸、安裝調試,耗時耗力還容易出問題。”
“尤其,核心技術的保密和協同,原來在一個樓裡,簽個保密協議,物理隔離就好辦,現在天各一方,流程怎麼設計?權限怎麼劃分?這些都是非常現實且棘手的難題。和這些相比,人員安置倒成了最簡單的事兒了。”
鬱蔥看了眼宋襄,又看看李樂,“所以,這就對實驗室整體的技術管理和知識共享體係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必須建立非常高效的內部協作平台,文檔管理、代碼版本控製、數據共享,這些都得跟上,而且要有強製性的技術交流製度,比如定期輪崗、項目組交叉評審,不然真容易變成幾個孤島,各玩各的,重複造輪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一句話,使得眾人都開始陷入沉思。
餐桌上瞬間的安靜,讓李椽和李笙都放慢了動作,左右瞧著剛剛還大聲說話笑鬨的這些醜的,好看的叔叔們。
好在,一直安靜聽著的馬闖,開了口,“我倒覺得,技術保密和協同,關鍵在人,在流程,不完全在地方。”
“不是我說,就實驗室現在搞的這些東西,說破天去也就是工業級和預研階段,還沒到那種需要絕對物理隔離的級彆。隻要權限管得嚴,流程卡得死,異地也沒啥。”
“不就是哪兒合適乾啥就擱哪兒乾麼?多簡單的事兒!就像我們院裡,有些試驗必須在戈壁灘,有些計算必須用超算中心,有些精密加工還得求援兄弟單位。”
“隻要權限管得嚴,流程卡得死,異地也沒啥,分開了但目標還是一個啊,為了實驗室發展得更好唄。至於協同,現在網絡比以前強多了,視頻會議、共享文檔都能用。是吧,老宋?”
宋襄嗯了聲,“馬闖這話在理,不能光看眼前的麻煩。分散布局最大的好處是能融入不同的創新生態。”
“鵬城那邊電子產業鏈完整,迭代速度飛快,對無人機這種項目是天然沃土。滬海的資本、信息、國際化程度,對市場開發和轉化太重要了。燕京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資源,對搞基礎算法和前沿探索是寶庫。冰城嘛,”他看向田宇,“機械、材料、自動化的硬核根基不能丟,而且還得加強。這叫優勢互補,生態位差異化。”
“我....”
“我.....”
鬱蔥和田胖子同時開口,互相看了眼,笑笑。
“你先說。”
“哦,好,這幾年在國外的實驗室,我看了,他們早這麼乾了。it的媒體實驗室,項目團隊遍布全球;貝爾實驗室鼎盛時期也在不同地方設有側重不同的研究中心。胖子,你說。”
田宇摸著下巴,“我想說,冰城這邊,是咱們起家的地方,這麼多年的積累,工業機器人的機械本體、驅動控製、精密加工這些看家本事,必須紮在這兒,還得繼續深化。”
宋襄立刻表示讚同,“胖子這話我同意。冰城是根,是基本盤。這邊的優勢在於紮實的製造基礎和與工大的深度綁定。拆分不是搬家,是擴編,是優化布局。”
“冰城這邊要定位成核心技術和關鍵部件的研發、製造、測試中心。新設的點,更像是觸角,去吸收不同領域的養分,反饋回來,進行反哺。”
李樂聽著,不時點頭,這時開口道,“大家說的都在點上。好處、難處,都擺出來了。”
“胖子、老宋強調冰城的重要性,沒錯,那是咱們的壓艙石,絕對不能丟,反而要投入資源做強,成為核心技術和高端製造的堡壘。大蔥和小陸說的地域優勢和技術協同問題,也正是我們需要精細規劃的地方。”
“我的想法不是簡單的搬家,而是基於未來五到十年的技術發展趨勢和市場競爭格局,做一次主動的戰略布局。”
“冰城聚焦硬實力,精密機械、驅動控製、特種材料。鵬城聚焦快反應,無人機係統集成、智能硬件開發、供應鏈管理。燕京聚焦智能力,算法、軟件係統開發、服務、戰略合作與高端人才招募。滬海,可以作為一個未來的點,側重市場拓展、資本運作和國際合作。”
說著,他看向陸小寧,“小寧,你從軟件和係統集成的角度想想,這種跨地域的研發協同,技術上有什麼好辦法能減小損耗?”
陸小寧思考了一下,緩緩道,“可以搭建一個統一的協同開發平台和知識庫,所有技術文檔、代碼、設計圖都上傳共享,權限嚴格管理。”
“建立定期的視頻技術研討會製度,比如每周固定時間,各團隊彙報進度、討論難題。關鍵項目可以組建虛擬團隊,成員來自不同地方,但通過平台緊密協作。”
“另外,核心技術人員定期輪崗交流也很重要,既能傳遞知識,也能增強凝聚力。”
“對!”田宇一拍大腿,“讓搞軟件的也來冰城摸摸機床,讓搞機械的也去鵬城看看電路板是怎麼貼的,互相了解,協作起來更順暢。”
宋襄補充道:“管理上,各地可以設一個精乾的負責人,直接向我彙報。財務、hr、法務這些支持職能還是集中在冰城,通過信息化手段遠程支持各地,避免重複建設。各地隻需要配置必要的行政和後勤接口人。”
鬱蔥跟著插話,“而且這種布局,以後咱們甚至可以承接更複雜的係統級項目。比如,冰城出機械結構和驅動,燕京出核心算法和控製係統,鵬城出電子集成和部分軟件,滬海負責市場對接和整體方案集成。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
“那是不是以後出差機會暴增?機票錢誰報銷?”
“你就惦記那點差旅費!放心,虧不了你。不過這也提醒我了,初期人員流動和差旅成本確實會比較高,得做好預算。”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我說個想法,要不,步子先彆這麼大,可以先把無人機項目挪到鵬城去.....做個試點,中間有什麼問題.....”
“我同意,可以先把無人機項目部搬過去,好長時間不見進展,或許換個地方就能有時來運轉呢?”
“我剛一直想呢,要不要再加個長安?畢竟,有陸少家的長鐵精工在,那邊的影像壓縮傳輸技術資源共享.....”
討論越來越深入,一群夥伴從各自專業和角度出發,分析利弊,提出建議。
從擔心文化融合問題,不同地方團隊如何保持統一的團隊精神,到討論知識產權歸屬如何清晰界定,甚至開始琢磨各地優惠政策如何利用。
窗外,燕京的夜色漸深,小區裡燈火零星。
而餐桌旁,關於實驗室未來的藍圖卻在熱烈的討論中似乎也愈發清晰。
而大小姐,一直安靜地坐在一旁,目光卻始終落在餐桌旁那群熱烈討論的年輕人身上。
橘色的燈光柔和地灑在他們身上,映照著一張張因專注而格外生動的臉龐。
看著田宇揮舞著胖手強調技術細節,宋襄推著眼鏡條分縷析管理框架,鬱蔥眼神發亮地描繪未來,陸小寧溫和卻堅定地補充著細節,馬闖則時不時冒出一句直擊要害的大實話。
而李樂,就像一塊磁石的核心,沉穩地坐在那裡,聽著,引導著,偶爾一針見血地總結或提問,將所有人的思緒不著痕跡地歸攏到共同的方向上。
空氣中彌漫著一種她既熟悉又陌生的氣息,那是毫無保留的信任、誌同道合的赤誠,以及一種近乎天真的、相信能憑借智慧和雙手開創未來的熱烈信念。
大小姐忽然有些明白,為什麼李樂總是將這些朋友掛在嘴邊,為何願意投入如此多的心血維係這段情誼。
在這種毫無隔閡的碰撞與托付中,她看到了另一種截然不同卻充滿生命力的價值。
而能將這樣一群才華橫溢、個性迥異的人凝聚在一起,或許,這才是李樂身上,最不易察覺卻最強大的力量。
正琢磨著,忽然聽到李樂站起身,“看來大家基本認同這個大方向。具體怎麼拆,分幾步走,每個點具體放什麼項目、配多少資源、派哪些人,這需要更細致的規劃。”
“這就需要咱們宋總管牽頭,拿出一套詳細的方案來。”
“充分利用現代通信技術,建立虛擬團隊管理機製,設定清晰的協同流程和考核目標等等一些細活,這件事不可能一蹴而就,總之,我們可以分階段、分步驟實施,今年先推動無人機團隊南遷作為試點,積累經驗。””
“成!”眾人紛紛應和。
“行了,我再去下點餃子?怎麼感覺又餓了?”
十分鐘之後,餐廳裡重新熱鬨起來,之前的冷靜伴隨著思考的氛圍被熱騰騰的餃子蒸汽和互相的取笑插科打諢驅散,仿佛剛才那場關乎未來的討論,隻是相當漫長的友誼和共同奮鬥中一次尋常的交換意見。
喜歡回檔:換個姿勢再來一次請大家收藏:()回檔:換個姿勢再來一次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