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韋笑道“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顧大哥照顧我良久,我豈能空受恩澤。楊大哥不必在意。”
楊皇矣點點頭,感慨頗多。
王之韋於是告彆楊皇矣,回去修煉了。
這時楊四方湊了上來“咦咦,這王之韋怎麼也如此率性而為了?真沒想到啊。”
楊皇矣也讚歎道“果然,明君不養無用臣子,英雄不伴昏碌之人。”
楊四方白了一眼楊皇矣。轉頭便走了。
楊皇矣看了一眼,多少有些無奈。
一夜無事。
清晨,顧玉成未出來。
楊皇矣左右徘徊,竟有些不想走。
楊四方催促多次,楊皇矣這才看向王之韋,王之韋將掠陣與自己所駕之馬牽到楊皇矣麵前“麻煩楊大哥了。”
楊皇矣點點頭,將有些不情願的掠陣牽過來,對王之
韋說道“王兄保重。——待顧兄出來,彆忘了讓他來領掠陣,我會一直等著。”
王之韋點點頭“放心,我會的。”
楊皇矣這才率著眾人前行,向著玉陽觀出發。
路上,楊四方還想說什麼,直接被楊皇矣瞪了回去。
約莫半日,楊家眾人便來到傳送陣,向著玉陽觀所在乾元路而去。
很快,楊家等人便再次從陣法內出來。來到了乾元路。
與其他路不同,這次楊家眾人竟直接傳送到了一處叢山前。
繼續趕路,入山林深入,看見一座最大的山。比山,便是玉陽觀所在之地。
楊四方看著鐘靈疏秀的山川,不僅感歎道“這玉陽觀周圍景色還真秀麗。”
楊皇矣點點頭“自然,玉陽觀算得上少有的不涉世俗的宗門了。”
楊四方又唱反調,問道“那她怎麼還舉辦書劍會盟,不還是……哎呀!”
楊皇矣狠狠彈了一下楊四方腦袋“你就不能不跟你哥唱反調。”
楊四方頓時如狐狸受了委屈般哼唧起來,滿是敵意的看向楊皇矣。
正當兄妹二人鬨著時,山上便下來了兩名戴冠女子。
兩名女子俏生生如素蓮未吐,純稚而青澀。一舉一止,天然真實,清廖動人。
恍然間,竟令人有幾絲失語。
“原來是楊家的居士來了。我師父今早還說楊家人馬上就到呢。”一小女子當先笑著上前來。
“師伯還說,有緣受點者三人,今朝就來了……”另一小女子,觀望道“止來了二人呢。妙持。”
妙持淡然笑道“許是師父算錯了。——也是有過的事情。”
妙淨聞言,頓時有些得意,左右張揚起來。
妙持見狀,製止道“妙淨,不要鬨,我們帶居士上山。師父和居士們還等著呢。”
妙淨聞言,隻能不樂意的退下,由妙持領著眾人上山。
山路鋪石,砌作石階,平平無奇。
草木蔥蔥。及至半山腰,便見一山門。
山門後並無一物。竟隻有一門框。
楊四方見狀很是好奇的問道“妙!——女冠女冠,這扇門是什麼啊?”
妙淨回頭笑道“過了門,你就知道嘍。”
楊四方於是好奇的往上擠著,很快來到門後。
旦見門後,左右刻著這樣一句話:
“人道未修”,“安問仙道?”
楊四方一震,頗為感觸。
妙持上前解釋道“欲拜入玉陽觀,踏第一步石階,便為辭塵之意。第一石階也被叫作辭石。
而這半山腰的門,則是在問每一個入觀的人,有沒有修全人道?有沒有記得人道?若為人之道尚未修全、尚不記得,安敢問仙道?”
楊皇矣沉思再三,緩緩說道“大氣。”
妙持笑了笑,沒有說什麼。
楊四方卻接著問道“什麼叫修全人道?什麼是記得人道啊?”
妙淨搶先回道“修全人道,即儘善儘仁,凡諸如未儘孝,作惡未償,立誓未踐者,即人道不全。凡欲一心辭去為人之德,不念蒼生苦難,不救黎民憂愁,即為忘人道也。”
“修道,而不絕正氣。這樣才能修出一個道來。”妙淨一口氣說完,頗為得意。
楊家眾人聞言,皆心中慨然。
眾人繼續前行,終於來到玉陽觀觀前。
旦見門前左右各刻著一行模糊的字。
仔細看去,正是:
“人道承黎民之命”
“乾坤育長生之性”
門楣之上,書著遒勁有力、鸞翔鳳翥的四大字——“自在道中”。
玉陽觀,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