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牌”,也就是地上的這百來具屍體的年齡。
這些人形狀各異,年紀也各不相同。
這麼多屍體裡,塔姆認識的人,也隻有小鵬一個而已。
但是他連小鵬的具體年齡都不知道,更不可能知道其他人的年齡數字。
所以拉米之手遊戲“選牌”和“換牌”的規則在乍一聽之下,會覺得每個人拿到的點數是什麼,是完全隨機的。
看上去是一個全憑運氣的遊戲……
但是在仔細觀察和思考之後,塔姆發現並非如此。
“選牌”後獲得的點數是什麼,並不是隻能純粹地依靠運氣。
原因也很簡單:
首先,完全隨機的點數,隻有年齡的個位數。
年齡的十位數,是可以通過觀察獲得的信息!
想要準確猜到一個人的年齡是36歲,還是38歲,是幾乎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但是看出這個人是20多歲,還是40多歲,就相對要簡單很多。
這也是大部分人都具備的生活常識。
每個人最終的牌是由3個年齡,也就是6位數字組成。
如果能準確無誤地判斷出年齡的十位數,就等於控製了自己50%的點數。
這對以用最快的速度“和牌”為目標的阿蟹來說,是絕對不能忽略的因素。
比如連續拿到3個年齡是20+的屍體的手掌,就可以確保一個“222”的麵子。
對於“和牌”所需的6個數字,兩個麵子來說,這就已經完成了50%的目標!
如果運氣好一點兒,拿到的數字是26,27,28這種,那麼就可以直接通過“222”和“678”這兩個麵子和牌了!
用這個策略的話,“天和”也並非是不可能的事情。
其次,這些屍體的年齡段分布,也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塔姆一眼望過去,就能觀察到一個很重要的事實:
30+和40+這兩個年齡段的人,在這些屍體裡的數量是最多的。
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情:
自願來到希望方舟號上參加死亡賭局的乘客,絕大部分都是在現實生活中感到自己走投無路,陷入絕境的人。
如果不是心灰意冷到了瀕臨崩潰的地步,誰會來這裡賭上自己的性命?
而這樣心態的人,理所當然的以中年人居多。
他們年富力強,精力依舊旺盛,沒辦法像老年人一樣可以“認命”。
但是他們的人生已經過半,也不能像年輕人一樣,可以靠對未來不切實際的幻想支撐。
簡單一句話:他們不能“等”。
準確來說,是不願意“等”。
不願意接受命運的安排,等待衰老的到來。
更沒耐心像青春年少的自己那樣,期待著熱血的夢想一步步實現。
不願意“等”的結果,就是“急”。
著急改變自己的命運,著急滿足自己的**。
隻有這樣的人,才會想要靠賭博來“拯救”自己。
畢竟沒有比賭博更快的“生財之道”了。
如果你嫌不夠快,那隻能說明你賭得還不夠大而已。
但是這樣的人,往往最後都會被賭博的深淵吞噬,再也爬不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