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月初,棉花已經選籽,用營養缽土集中培育,從發芽到棉花苗大概需要一個多月的時間。
棉花苗長大的過程中,正好冬小麥進入收割期,基本上能勞作的人全部到田裡搶收。
金燦燦的麥穗,顆粒飽滿,讓人看著喜慶,即便收割辛苦,但也值得。
地裡很忙,這個時候縣裡的所有單位、學校、企業基本上都要放假,都要動員去收麥。
5點,天還沒亮,大隊裡的喇叭就開始響起來,提醒社員們上工。
這個搶收時期,是大隊裡的集體做飯,飯菜管夠,就是沒什麼油水。
吃飽了才有力氣好乾活。累了會歇息片刻,接著繼續乾。
割小麥,人要彎下腰,一手抓住麥梗,一手用鐮刀割麥梗根部,用力一拉,直接放在田裡,後麵的人會將麥梗用稻草繩卷好,然後用拖拉機或者馬車、牛車運到村裡曬穀場。
停課的孩子們都來田裡撿麥穗,葉晚晚就看到了蘇向瑞、陳小虎、陳二麗幾人在田裡奔波的身影。
大隊裡5歲以下孩子,撿到的麥穗就是自己家的,有的人家,有5歲孩子的,趕緊哄來撿麥穗,這都是實打實的糧食。
小麥拉倒曬穀場鋪開,用馬車、牛車拉著石碾開始碾,這個時候的馬或者牛都要帶上糞兜,防止它們拉到小麥上。
一個人牽著牛開始打圈,碾了幾圈後,後麵人便用木叉或者鐵叉翻動小麥,這樣小麥受力均勻一些,確保全部脫粒,會反複來回的弄。
之後才將麥梗清理乾淨,麥梗村裡人大多會弄回家堆空地處,用來灶台上引燃柴火,或者放雞窩裡等等。
小麥裡麵有很多碎屑,堆積到一起後,開始“揚場”。
一個人用木鍁揚起麥粒,正好微風一吹,借著風力將塵土揚走。旁邊人用掃帚把揚塵後麥粒堆裡的雜物輕輕地掃出。
這之後曬好裝袋入庫,然後反複曬,一般四五次,要看曬得乾程度。
整個過程下來,將近持續半個月。
曬好後的稻穀會運到交公糧的處,工作人員會驗收,合格後直接上交。
這時候拖拉機翻小麥地,大隊有兩台拖拉機,輪番上陣。
之前葉晚晚都覺得還能吃得消,但這半個月簡直要了半條命,沒有手套,手上紮了好幾道口子,還起了繭子。
謝英也是,剛收割完就累到了。
李叔幫謝英配了一些調理的中藥,又給葉晚晚一盒擦手的藥膏。
擦了幾天效果不錯。葉晚晚突然心動,想讓李叔弄點中藥麵膜粉,即便她皮膚再好,也扛不住每天太陽底下風吹日曬,更何況夏天也快要來了。
之前不太熟悉,不太好開口。但現在熟悉了,葉晚晚就厚著臉皮央求,李叔還真同意了。
這個時候正是山上采藥的好時節,李叔常常進山裡去采藥。
農忙後,田裡在翻地,大概再等半個月,才要收割油菜籽。
這期間,並不需要太多的人下田。
謝英身體不好,家裡人不讓她去上工。
田裡不忙,葉晚晚上了半天工,便休息半日。趁著這會有空,準備去自家菜地除草,修整一下。
院子裡麵,之前種上了一圈黃瓜和豆角,藤都搭在了樹枝圍欄上,現在院子並沒有那麼光禿禿。
雖然談不上美景,但也彆有一番趣味。
之前田裡種的紅蘿卜、白菜,除了吃的,菜葉子拿來喂雞。
吃不完的全部砍了,這一帶紅蘿卜或弄成乾蘿卜和醃菜。紅羅布切片放灶台上蒸熟,然後倒在簸箕裡曬乾,曬好後裝起來,這樣能存放很久。
醃製的蘿卜和白菜,先用鹽脫水,再放到乾淨的壇子裡,到涼白開,放小米椒和乾辣椒,還放點醋和白糖,然後密封蓋上。
田裡種上了西紅柿、茄子、土豆、紅薯、絲瓜和韭菜,再加上院子門口的四季豆和黃瓜,可以說蔬菜非常豐富,基本上不會餓肚子。
葉晚晚一邊鋤草,一邊納悶,這才乾沒小會,身上就出汗了。而且空氣中感覺悶悶的,讓人有點不舒服。
沒過多久,小雨毫無預兆地下了下來。
原先家裡屋頂漏水的地方,被蘇振國和張誌安兩人一起修整了一遍,目前除了小點,離養殖場近了點,有一些味道。
謝英正在收院子裡的衣服,葉晚晚趕緊將曬的簸箕拿到屋裡去。
趕緊又去隔壁芸姨家,幫忙把衣服和曬的東西收好,放進屋內。
這個時候的農村,屋子一般不上鎖。
看了一眼李叔的門口,外麵沒有曬藥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