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太太歎了一口氣,道:“可惜了,我瞧許家這小子還不錯,挺實誠的一個人,最難得的還是讀書人,還是個舉子老爺。”
以探春的人品相貌,在京城嫁一個勳貴子弟是正常的,找個侯爵和伯爵的嫡子繼承人或許不容易,嫁個豪門的嫡次子或者庶子,是肯定沒有問題的。
趙太太有些羨慕迎春的,迎春訂婚的夫婿,是戶部侍郎鄭道泉的嫡孫子鄭玄,還是一個有功名的讀書人。
如果自己女兒探春,能嫁給一個侯爵的庶子,有舉人身份的讀書人,那也不差什麼了。
趙太太有些失望的道:“環哥兒,你打算什麼時候回府裡。”
“看你們樂意住多久,你們想回去了,告訴我,我送你們回府裡,還要回來農莊住一段時間,到過年的時候再回府。”
趙太太道:“這裡好,安靜,很適合環哥兒讀書,回到京城你的事情就多了,整天不著家,讀書的時間就少了。”
“是的,過了年,我想再下來讀一個月書。”
大雍朝的會試,是在三月初九,開始考試的。
(明朝期間,會試本來是定在二月一日,明成祖朱棣從應天府(南京),遷都到了順天府(北京)之後,會試還是延續定在二月一日,這就有些不人性化了。
明朝將鄉試定在八月,會試定在二月,本意是要避開冬天的。
要知道,北京和南京距離一千多公裡,兩地氣候相差很多。
北京的冬天寒冷,平均氣溫零下五度左右,最冷可達零下二十度。
南京冬季溫度相對溫暖,平均氣溫在八度左右。
清朝的會試,一開始,也一直延續了明朝的會試時間,定在二月一日的。
北京的二月一日,天氣還是冷,會試要考三場,每一場考三天,考生會試考試都苦不堪言。
一直到了雍正登基當皇帝,雍正從善如流,聽取了讀書人的意見,在他當皇帝的第五年,將會試改在三月一日考,春暖花開,相對好一些。
舉人報考會試要先去禮部報到,三月會試時,為二月初一日到三月初一日必須去報到,最遲可延到三月初四日。不到禮部投文,便失去會試資格。三月初九日、三月十二日、三月十五日連考三場,程序和規矩與鄉試大同小異)
許竺來京城兩年,都沒回過家了,天津府距離京城也不遠。
許竺家裡不止嫡母比較厲害,賈環見過的嫡長兄許笠,也不是善茬,將來一旦許笠繼承了昭勇侯的爵位,成為許氏一族的族長,可想而知,許竺日子會更難過。
賈環將自己知道許竺家裡的一些事情,不偏不倚的告訴了趙太太。
趙太太很是惋惜,天津府的豪門大族出身,侯府的公子,人品端正,勤奮好學,還考取了舉人身份,這樣的人足以匹配三丫頭探春了。
趙太太忍不住,罵了一句道:“又是一個黑心的嫡母,還有一個黑心的嫡兄,真該死。”
…………
探春和史湘雲上山摔倒,扭到了腳,史湘雲本來還是很內疚的,大夫看過探春之後,說問題不嚴重,她的腳敷點藥,幾日就能好了,史湘雲也終於放下心來。
迎春、史湘雲、黛玉、薛寶釵、惜春都來到了探春的屋裡,史湘雲自己則坐到探春的床邊。
姐妹們都憋著笑,抱著瞧好戲的心態,瞧著探春和史湘雲。
史湘雲微笑的道:“三丫頭,你可要感謝我,本來你跟我上山,扭傷了腳是一件壞事的,沒想到卻意外的幫你逼出來了一個許公子。”
“你不扭傷腳,你的那個許公子還不會暴露出來呢!你扭到腳了,這下可把你的許公子心疼壞了。”
探春皺眉道:“雲丫頭,什麼叫我的許……什麼……?我和他隻匆匆見過一麵,現在都忘了他長什麼模樣,哪有你說的這些事。”
史湘雲翹著小嘴,道:“你或許是沒有,人家可是心心念念的了,知道你的腿扭傷了,他馬上派了隨從趕回京城,去給你買買藥膏,買藥酒,怕你無聊,還給你買了字帖,這都沒事的話,還要怎麼樣?才能說是有事?”
屋外裡傳來侍書的聲音。
史湘雲馬上停住話題了,姐妹們私下偷偷議論幾句還沒事,這些事不好傳出去,對探春的名聲可不好。
“少奶奶,您也來了。”
李紈來看探春。
李紈進來了,侍書倒了熱茶,就出去了。
惜春問道:“嫂子,蘭哥兒呢?”
蘭哥兒雖然是男丁,但年紀尚小,還是探春的晚輩,現在屋裡這麼多人的時候,他也進屋看探春,也不算逾矩。
李紈道:“蘭哥兒,他跑去琮哥兒工坊那邊了,去看他們做水車了。”
…………
農莊後山腳下有一條小河,京城的河麵一般十一月底,或者十二月之後才結冰,現在十一月幾日,還有幾個農戶冒著北風吹,在河邊下網打魚。
農戶打了半天魚,收獲不少,提著桶回家經過奶塊工坊時,被許竺看到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