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元帝登基以來,第一次出京,帶的臣子也不算多。
兩位內閣大學士,六部九卿,小九卿每個部門最少一位能主事的,還有十幾個下屬。
幾位王爺,十幾名勳爵,整個隨扈官員加起來,差不多兩百多人。
京城七品以上的官員大概有一千五百名,康元帝出京帶了兩百人,不算太多。
這次一起上折子告賈環的,就有三十二個文官。
陳硯之是第一位靠向燕王府的狀元郎,在京城也比較受燕王重視,算是重點培養的文臣,在上一屆的進士裡麵,陳硯之的影響力還是不小的。
康元帝臉色不好看,這還是出了京城,如果這是在京城裡麵,一起串聯上折子告賈環的,恐怕要有兩三百人吧?
康元帝看了戴權遞上來的暗碟查得消息,賈環也沒有太過分的舉動,草擬河道治理計劃,是有些偏重用自己的下屬,這有什麼好不服的,任誰做事,不是使用自己信得過的人?
用過晚膳,皇上召集了二十名大臣,沒有傳兩位皇子。
皇上將告賈環的折子交給眾人看。
大雍朝的正常奏折,內閣大學士是先看過的,再擬寫票擬,皇帝最終批紅。
官員的密折,則是直接上傳皇帝,不用經過內閣大學士的。
這些告賈環的奏折,內閣大學士已經看過了,皇上淡淡的問大臣們,怎麼看這件事。
這是很簡單的一件事,皇上有些意外,他問完之後,竟然沒有一個人幫賈環說話,大殿陷入沉默。
一日之間,陳硯之能找到這麼多人一起去告賈環,也是不容易。
告賈環的折子,沒有說一件實事,都是一些虛無縹緲的罪名,抓住態度上的事來做文章,進行道德綁架,嘴臉相當難看。
皇上有些不高興了,大殿裡,李青秋是賈環的先生,他避嫌,先不說,他能理解,其他人呢?
一點是非曲直的觀念都沒有嗎?
這些上折子的人,都是燕王的人,事不關己,大臣們沒人願意為了賈環去得罪燕王。
這樣看來,韓王在朝廷的人,還是太少了,他身邊的人,差不多都是皇帝指派給他的,他私底下也沒結交過什麼大臣。
皇上想起當年,還是太上皇執政的時候,自己認認真真辦差,但是在朝廷裡麵,還是前太子,老三,老八這些人更得人心,有更多臣子擁戴他們。
當年,皇子們,一個個見難做的差事就躲,得罪人的差事就避開,臟活累活都是自己在乾。
敢於任事,老實辦差的人,還要受你們的氣,被你們告?
皇上臉色有些發黑了,一時間,有些共情了。
首輔唐慎微站了出來,義正言辭的替賈環批評了這些上折子的臣子,沒有一件實事,卻能堂而皇之的群起攻之,太胡鬨了,如此以往,還有哪位臣子肯認認真真辦差事?
有第一個人站出來反對了,也有幾位大臣,站出來表態支持賈環。
群輔大學士覃耿的發言,最讓皇上意外。
“皇上,上次開海通商計劃,是賈環修撰主筆規劃的,這是朝廷很重要的貿易計劃,還有他反對邊鎮貿易通商,加上這次主持草擬河道治理計劃,臣認為應該嘉獎賈修撰。”
唔?
群輔大學士覃耿有點意思,他不提這些告賈環的奏折怎麼處理,卻提議要嘉獎賈環,這可比直接反對這些人,態度更堅決了。
“覃愛卿,你覺得該如何嘉獎賈環?”
“僅開海通商計劃,賈環就值得晉升半級,臣認為可封正六品侍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