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環向韓王殿下稟報,韓王府護衛抓進巡鹽禦史大牢的十五個嫌犯,官員與鹽商願意交銀贖罪。
小胖子倒是不貪婪,道:“賈師弟,這些嫌犯的消息,都是林大人衙門這些年悄悄查的,罰銀分他們一半吧。”
賈環領命,這事交給馬盛光負責。
小胖子還道:“這次下揚州,兄弟們都辛苦了,給大夥發些銀兩吧,再輪流休一日,讓兄弟們都去買點禮,回去給家裡老人吧。”
最後,韓王殿下給王府每名護衛,加發了四個月的俸祿,賈環、朱康、馬盛光、曹竹齋、秦遇、柳湘蓮等下屬,也給了賞銀。
………
林如海來拜會韓王殿下,之前,雙方是有默契的。
韓王剛到揚州城,就故意冷對林如海。
皇上樂見賈環做林如海的女婿,韓王也是知道的。
林如海在花廳,賈環、朱康陪同韓王出來,林如海躬身給韓王見禮,韓王笑著擺擺手,道:“都是自己人,林大人無需客氣。”
枕月上來,給四人上茶了,等她倒好了茶,朱康就打發她下去,還讓兩名護衛守住花廳門口。
林如海來稟報黃家被抄之後,官鹽總商少了一個,需要從朝廷的“綱冊”名單上,挑一個鹽商來補總商。
朱康一拍大腿,道:“怪不得,這魯青天天過來,就是盼著我們走?”
大雍朝,朝廷管理地方鹽政,是實行鹽引製度。
鹽商必須先上獲得大雍朝戶部的“綱冊”,才能合法經營食鹽。
上了綱冊的鹽商,鹽商的名額是可以世襲壟斷的,隻要不違法,一代傳一代,一直都能經營下去。
這些鹽商大多來自徽州、山西、江南,在朝廷鹽業占主導地位,這些鹽商一個個都不容小視,背後都有一兩位,或者多位朝廷重臣,甚至是皇室參與其中。
如此暴利的壟斷性行業,背後沒朝廷上的勢力支持,沒有足夠的實力,是沒法穩定經營的。
鹽商的總商,需要有雄厚的財力,政治資本與官方的認可,總商是鹽業這個壟斷體係中的頂層人物。
大雍朝的綱冊,相當於是朝廷給一個準入證,鹽的總商、各級批發商都必須有的。
大雍朝全境,總共有二十四位銷售官鹽的總商,總商是負責從地方鹽政衙門手中買鹽引,然後分銷給批發商或者外地的散商。
當然,總商與總商的實力也不一樣,揚州、杭州、蘇州這幾個地方的總商,實力雄厚,占大雍朝差不多六七成的鹽稅。
每年,總商代表全國綱冊上的鹽商,與朝廷的鹽運使一起定量、定價。
總商從鹽運使拿到的鹽引,再分銷給綱冊上的鹽商,再零售到各地散商。
大雍綱冊上有三百名合法鹽商,各地的食鹽散商,隻是零售。
林如海道:“殿下是欽差,代表朝廷來揚州城辦差,您在,他們不敢擅作主張的。”
朱康眼睛一亮,這名額給誰不是給?就看綱冊上的鹽商,誰更識相。
賈環道:“林大人,這總商是怎麼選的?揚州城有多少鹽商有資格爭?”
林如海發妻是賈敏,論關係是賈環的姑父,不過在與韓王一起談差事,不便直接稱呼林如海為姑父。
以往的話,揚州城的總商,由鹽運使陸觀瀾、鹽補司魯青、加上巡鹽禦史林如海,是三人商議決定。
基本上,還是陸觀瀾的話語權最大。
這次揚州城有韓王,可趁機拿下這個總商。
還有這好事,朱康問道:“林大人,我們初來乍到,你可有相熟的鹽商,便宜外人,還不如讓自己人占了這個總商。”
韓王與賈環都望向林如海。
“多謝朱總管的美意了,林某上個月已經收到皇上的聖旨,此事完了,就調回京城任職,揚州城的事,就不摻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