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府的背景朝代,社會權力核心是以天下共主,封建統製秩序。
天下共主,爺是主子,臣子是奴才的主仆倫理製度。
稱呼爺,是當時整個社會肌理的等級符號,絕對的權威與尊意。
誰是誰的爺,是尊卑等級的主從規則。
當時,臣子尊稱皇上為“萬歲爺”。
皇子也按齒序,應該稱為“四爺”,“八爺”,“十三爺”。
本書將皇子隻稱殿下,還有些不符合原著精神,爺是最恭敬的尊稱,貝勒稱貝勒爺,貝子稱為貝子爺。)
一個家庭,也是以爺為尊稱,王夫人與寶玉,稱呼賈政做“老爺”,王熙鳳喊丈夫賈璉做“二爺”。
所以,賈府下人尊稱賈環為環三爺,而不是伯爵,覺得更符合原著設定。
另外,旺兒的兒子王癩子覬覦二等丫頭,並不算過分的。
賈府的大丫頭,除了少數給主子做妾,其他的大丫頭都是要許配給中等管事為妻的。
豪門望族,丫鬟與奴仆是主人家的私有財產,沒有人身自由,婚配權也掌握在主家手中。
主家按照自己的意願、利益和府裡的秩序需要,安排他們的婚姻。
將得力的丫鬟,賞給心腹管事或者門下人小廝、護衛、莊頭),是一種恩賞與籠絡人心,下人要“感恩戴德”,“死心塌地”地效力。
哪怕是王爺府裡,也是遵從這套體係運作,王妃的一些貼身侍女,許配給侍衛、莊頭、甚至王府屬官和幕僚。
…………
榮國府,王夫人的陪嫁大丫鬟,幾乎全部都嫁給賈府的中層管事,周瑞等人。
王熙鳳的陪嫁大丫鬟,除了平兒以外,也都是嫁給下人的。
寶玉院子裡麵的丫頭,包括與他有肌膚之親的,最終能成為妾的也是少數,大多數也會是白伺候一場,竹籃打水一場空。
最後,寶玉也能毫不內疚的,將怡紅院大多數的大丫鬟,賞給下人做媳婦。
襲人最後也是出府,給了寶玉的“好兄弟”為妻)
也不能怪寶玉不負責任,沒擔當,這個時代就是如此。
賈赦房裡伺候了兩三年的秋桐,他也賞給了兒子賈璉為妾。
至於,濃眉大眼的“正人君子”賈政,在下也不相信,王夫人的幾個陪嫁大丫鬟,日夜伺候,一個都沒沾身?
最後,完整的賞給了下人,做媳婦?
…………
榮慶堂晚宴,準備開始了,賈母坐在主榻。
薛姨媽、邢夫人、劉姥姥、王夫人依次排序。
賈母給足劉姥姥麵子,讓她坐在王夫人前麵。
原文,劉姥姥也是這樣坐,她獨坐一個小高幾,在王夫人前麵,王熙鳳與鴛鴦過來站著她一左一右,幫她夾菜,也是為了調侃她,逗眾人開心。)
劉姥姥不是第一次跟眾人吃飯了,也懂了一些規矩,不等王熙鳳安排,就主動問道:“二奶奶,那個盛酒的大杯子,怎麼沒看見?”
看到劉姥姥識趣,完全放棄抵抗的樣子,眾人都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