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川與王乾各分管兩位侍講、侍讀,還有一位修撰。
下屬辦差出彩,上司自然也是有指導之功,沒有賈環的時候,曾川對陳硯之還是很滿意的。
人經不起比較,還沒進翰林院,賈環就開始為皇上獻計獻策了。
賈環的能力擺在那裡,曾川也隻能羨慕王乾的好運氣。
陳硯之不甘心的道:“曾大人,賈侍讀未免也太霸道了,怎能召集這麼多庶吉士?他用得了這麼多人嗎?”
翰林院對庶吉士主要是以培養為主。
相當“半差半讀”的儲備官員,在翰林院的生涯,選拔—培養—考核—授職。
庶吉士跟隨翰林院大儒學習儒家經典的同時,需要學習處理政務,和處理繁重的文書工作,給翰林院的文官做助手。
“陳大人,翰林院的庶吉士,可自由選擇跟隨官員學辦差,如今,賈侍讀那邊有朝廷安排的差事,忙不過來,招多一些人,也無可厚非。”
陳硯之一副為曾大人鳴不平的樣子,道:“可他一位侍讀,使用的庶吉士,比曾大人身邊的人,還要多一些,未免太狂妄了。”
曾川臉上依然平靜如水,淡淡的望向陳硯之,如此明顯的挑撥離間,如何能看不穿。
“哼,翰林院是做事的地方,如若賈侍讀是要修大書,就算再使用再多的人,本官也不能說什麼。”
曾川自然是在說氣話,修大書,領銜主編的官員,不是頂級大儒就是朝廷重臣,豈能是六品侍讀能乾的。
也在暗示陳硯之,你有功夫眼紅彆人,還不如多想想,如何辦好差事。
陳硯之道:“曾大人,燕王府替朝廷接待英格蘭使節,和羅馬教廷教會的傳教士,讓屬下幫查閱他們的資料。”
唔?
燕王?
曾川撫須沉吟,這可不好辦了。
今年科舉已經過了,招的庶吉士不算很多,該分配的都分配了,最多隻剩下四、五名庶吉士,還沒有官員選。
“陳大人,你想召多少人?”
“曾大人,下屬大概需要十個人。”
“沒這麼多了,我想想辦法,最多能給你找六七人,你先用著吧。”
曾川值房也有十幾個人在辦差,其中有兩三個是榆木疙瘩,不太開竅的讀書人,可趁機分給陳硯之,留著也是礙眼。
…………
京郊外,劉家村裡,一個小院子裡,劉姥姥、王成狗兒)、劉氏、板兒、青兒正在吃早飯。
院門沒關,兩名青年壯漢口中喊著“大哥”,就走了進來。
進來的是王山和王林,是狗兒的二弟、三弟,也都分彆成家了。
狗兒是家中老大,自從王父去世後,王家的土地,兄弟三人平均分了。
不過,王成娶了劉氏,劉姥姥沒有兒子,劉家的土地也給了狗兒,狗兒的日子要比兩位兄弟要過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