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主任,可控核聚變的技術可行性高嗎?”
一個五十多歲的中年人忍不住問道,大家也一臉期待的看著吳主任。要是能在月球上建造人造太陽,誰不願意啊。
大家都知道人造太陽的好處啊,這玩意就是人類走上太空時代的一個關鍵節點啊。
隻不過對於這項技術的進度,大家都不知道太多。畢竟他們負責的項目是廣寒宮基地的建設,不是一個部門的。
“進度進展順利,目前我們國家的實驗堆,已經穩定發電超過400天了。相關技術已經得到了驗證。按照月球基地的進展,等我們需要安裝反應堆的時候,那個時候實驗堆恐怕穩定運行將會超過1000天,技術上應該問題不大……”
相關的消息,吳主任是知道的。
這個消息,也是前幾天才給傳過來的。實驗堆已經穩定發電超過400天了。雖然隻是一個小型實驗堆,但是這400天的穩定運行還是非常牛的。
目前華夏建造的實驗堆,每天的發電量超過100萬度電,發電量不算多,但是也絕對不算少。
最關鍵的是這個實驗堆設備個頭很小啊,整個設備總重量,隻有78噸。主要設備的直徑隻有2.6米,高度隻6.8米。
這個大小,跟城市綠化用的灑水車的罐體差不多大小。
但是就是這麼大小的一個東西,每天發電量超過100萬度電,可想而知這恐怖的發電效率。
而且絕對的清潔能源,安全性也比較高。
重量小,體積小,現在華夏可以直接用火箭把這玩意發射出去,隻需要在月球基地預留好相應位置就行了,這東西到了之後,直接安裝好以後就行了。
這東西,不需要建造太複雜的防護層,不像裂變反應堆,殼子一層一層的,總害怕燃氣泄露。
這玩意用的燃料,都不是鈾,而是氘和氦。這兩個東西彼此反應後,不會產生任何的輻射物質。
個頭小,效率高,如果解決原料問題,發電成本將會低到一個令人發指的階段。
氘的提取,華夏這邊早就掌握了,而且海水裡多的是,成本很低。
現在,隻需要月球上能大量開采出氦三,那麼可控核聚變的最後一環將徹底打通。
會議室內,吳主任的話讓所有人都興奮了起來。
“如果能建設人造太陽,肯定建設人造太陽啊。隻要我們的廣寒宮基地解決了能源問題,接下來就能快速發展……”
一個中年人興奮的說道。
其他人也點點頭,能建設人造太陽,肯定人造太陽啊。
這玩意又安全,又清潔,效率又高,維護也比較簡單。
就是技術上難度太高,但是他們沒想到,自己國家的實驗堆,竟然已經穩定實驗400天了,這真是悶頭發大財啊。
“如果可以的話,我們儘可能建造一座大的發電站。有了電,我們可以大規模的提煉氦三,同時還可以對月球的很多資源進行開采了……”
基地內,大家暢想了起來。
廣寒宮二期基地的規劃,是越來越大了。